2016-05-23

【綠島】,訴說台美人的流離史的 (後殖民) 小說

 之前,曾跟火燒島政治犯前輩去遊綠島。突然想到一本花了十四年寫就的書。這是一本剛出版的小說,故事的年代涵蓋1947到2013。講的就是 identity。書名叫Green Island (綠島)


楊小娜目前在夏威夷大學任敎,敎創意寫作。有一次她回母親的故鄉探親,無意中去了二二八紀念館,看到裡面的陳列後,非常震驚。2002年,她拿了 Fulbright 奬金到台灣,四年間,她深入地去了解她母親家鄉的習俗與社會變遷並收集資料、做訪談。便發現,二二八事件所影響的層面不只廣泛,整個餘波所影響的時間也非常長遠,不只影響個人及家庭,事實上,這事件型塑了現代台灣。最後,她花了十四年,寫完這本小說,出版的時間,剛好是2016年,小英當選。

台灣史正式的翻了新頁。

十幾年前了,後殖民主義簡直成了移民研究領域裡的無敵方程式,整個二十世紀末及二十一世紀初,美國到處都是這種【種族/性別/階級】的移民文學。在東亞研究這邊,有湯亭亭那幾本大大有名且【政治正確】的小說以及譚恩美那知名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喜福會】(也是粉政治正確),以至於,所謂的華美文學,簡直就只有 Cantonese American。至於台灣來的移民這部分,因台灣島上一直在【認同】這事毫無共識,因此,從台灣來美國的人,也繼續著【搞不清楚我是誰】的認同困惑。有的自認是台美人,有的則是華美族,有的只願意認亞裔美國人,一切都端視自己的家庭背景社會階級教育水平及政治傾向等等而有非常多的排列組合。

簡言之,從台灣島上移民來美國的人,數量說來,是很少 (在這國家來說),但是,認同卻很多種而且很複雜,更不用說,因島內政治風氣,導致在外國的移民非但難以團結互不信任,更糟的,視彼此為敵長達數十年。不談歷史的話,這其實是蠻好的寫作題材。但是本國人不分藍綠認同的問題在於,都無法保持距離的來看待這一段【自己就活在其中】的歷史,也因此,要寫出好的小說來,非常困難。不是文筆問題,而是距離問題。

跟湯亭亭那些大清國時就來美國的華裔相比,台美人的問題複雜得多,華美族的困境主要是文化的、族群的、階級的及性別的,台美人的認同掙扎,則主要來自政治。台灣這小島上的政治。學院派小說家楊小娜的寫法也非常的後殖民,主述者是一位二二八當天出生的女性。書的場景則從台北、台中到加州柏克萊。作者採訪了很多台美人,因此,很多人都可以在此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讀這本書就好像進行了一趟台灣近代史的時光旅行,從亞細亞的孤兒到綠島到美國,說來,也可算是一個離散的故事。一個 Taiwanese American identity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