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某日,在天堂之路移動時,(我的目標當然是聖家堂),居然意外地經過了這個教會。我從來不知道她也位在天堂之路上。我雖然聽過這教會,但是基督教會多如恆河沙數,如果不是剛好寫完這本書,我根本不會去了解這個教會,如果不曾相識,那過門百次也不會注意的。可見世間人事物要能相遇啊,非常困難,得緣分跟時間這兩座標剛好交錯時,方有可能。
話說十九世紀時的歐洲大陸與美國是兩個世界。雖然「新世界」(New World) 的多數居民祖先都來自「舊世界(Old World)」,然而,從殖民或移民之初始到十九世紀,這個小國家的不同族裔經過兩百年的文化適應與社群融合,已經發展成一個獨立的文化主體,並漸漸出現與歐陸分流的現象。在神學與信仰的發展上,基督新教在新大陸發展蓬勃,各類教會百花齊放,神學論述百家爭鳴,正是在這種「宗教論述自由化」的背景下,「復臨運動」才得以出現。
「基督復臨運動」是指十九世紀上半葉興盛於普世基督教界的一個宗教運動。最早在美國發起,其要旨是迫切傳揚並迎候基督復臨。一直以來,「末世何時降臨」總是深深困擾著虔誠的信仰者,也因此,對於「末世到來、基督復臨」的思考分辨,一直都是基督教會內的熱門主題。傳統上,自然界的跡象常常都是虔誠教友們用以辨識「上帝警訊」的重要依據,因此,1755年里斯本 (Lisbon) 大地震,1780年5月19日黑日 (New England's Dark Day)等「反常」現象,再再讓一些教徒警覺《聖經》所言的末世先兆似已出現。十九世紀的多數美國人都還是基督徒,而「末世到來、基督復臨」的概念本來就是基督教宇宙史觀的核心論述之一,加上1833年11月13日的眾星墜落 (即獅子座流星雨),讓許多人想起《聖經》所言的「末世到來」徵兆, 因此「耶穌將復臨人世」的訊息起了很大迴響。在這樣的氛圍下,一波廣泛的「復臨運動」快速地在美國熱烈開展。
基督最後並未在1844年到來。歷經這樣的大失望之後,一群相信「復臨」道理的教徒決定組織教會並靜候神的旨意。他們相信他們是遵守上帝誡命的「餘民教會」。於是,1863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巴特爾克里 (Battle Creek),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The 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成立了。論規模,這是個很小的教會,然而,這個小教會卻因擁有ㄧ位對美國影響極深遠的女性而聞名後世,這位備受爭議的女性(算先知還異端?),名為懷愛倫。
基本上,懷愛倫到底是先知還異端不是很重要 (如果你不是教徒的話),因為她【以異象之名】提出的概念,基本上不過是當時營養學界跟生理學界的另一套主張。只是,這小教會之所以不能忽視,是因為其中有一位重要教友,永遠的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這位就是研發出 cereal 的家樂醫師 (John Harvey Kellogg,1851-1943)。
1895年,家樂醫師為他的這項新發明申請專利 (1896年生效),並與他的兄弟 Will Keith Kellogg一起設立工廠,開始生產無糖的穀物脆片。然而,對於「穀物片是否該添加糖」的歧見,最後卻導致家樂醫師兄弟鬩牆。1906年,Will Keith Kellogg自立門戶,創立「家樂氏」,開始生產含糖的早餐穀物脆片,從此改寫了美國飲食史的早餐篇。
懷愛倫所帶來的訊息,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習慣,而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會則在美國飲食史上,寫下非常重要的一章。直至今日,帶給世界健康的飲食觀仍然是復臨會教徒對上帝的服事,而健康佈道則成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最卓越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