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連設計都省了,我看,這跟本不是愛國,只是圖使用國旗不用付國家版權費也不用告知任何單位,省錢又省事。只是,這麼混的文創,真是太超過了!
2018-12-06
2018-11-08
即使是缺點,也可以有好結果
向來嘴很賤的充滿民族自尊心的本國學弟來挖苦我:【我很驚訝你會去做第一代華人天主教,你不是一心想跟中華民族了斷,脫亞入歐嗎?】
【是啊。所以,才有這個機緣來讓我去幹這件事,為前半生畫上一個句號啊。凡事都得有個儀式來結束。】
最反對人物史政治史的 Braudel 晚年出了本以他向來反對的【傳統史學】路線所寫就的人物史,Charles V and Phillip II 。
為什麼要寫?
心態可討論。但是,這書硬是讓那些多年來愛 GGYY 的壞嘴好好的閉嘴。他不必另闢他徑,因為當初他若做傳統主流史學,明顯的,他的功力也依然算是當代翹楚。
自恃過人的人最大的難關,就是【好勝】這關過不去。我猜,Braudel 心態如同法國當年那些掀刀揚起法國餐飲史上最驚天動地的【新烹飪】革命的那群叛客廚師一樣,那些人其實都能做一手極優的傳統法國菜。這些在不同領域【搞革命】的法國人,其實想說的是【我不是因為傳統之路走不好才會革命,我是太了解傳統之道,才會搞革命】。
之所以要寫,因為,好勝的人受不了被庸人說【還不就是因為他自己辦不到(好),所以就反對。】,很無聊的心態。
學弟說的【不敢置信】,是因為我做的這個東西,需要的能力,並不是大量的西學&基督教涵養,而是漢學造詣。跟老師談時,他說:【最優的人選就是徐光啟那種,既通曉中國典籍又熟悉基督教理。你有能力看出哪些觀念是中國本土的,然後去查來源嗎?】
我點頭:【應該有。】 (OS: 不行可以去問我的大學同學。)
說來,應該沒人覺得我有蝦米中哲造詣。只是,我只是跟 Braudel 一樣的心態,不是我【不了解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傳統】,非我不能,只是沒興趣為也。雖說【還是得給你點顏色瞧瞧】,不爽當然要發洩,但是,發洩的結果最好還是能具有正面意義比較好。
我承認這是天主給我的一個好機會,在第一代的儒生基督徒身上,我看到今日稱之為【文化認同衝突】的所有症狀,也看到他們的掙扎跟痛苦。
因為我經歷過,所以,我能採用理想上教會對待歷史(人物)的角度,而非西方學界對待歷史的方法(老師希望這樣,但我決定不甩他)。
某點來說,這是跟某個時期的【我】分手前的最後回顧,我確定我想分手,並且是用正面的平和的方式。
【是啊。所以,才有這個機緣來讓我去幹這件事,為前半生畫上一個句號啊。凡事都得有個儀式來結束。】
最反對人物史政治史的 Braudel 晚年出了本以他向來反對的【傳統史學】路線所寫就的人物史,Charles V and Phillip II 。
為什麼要寫?
心態可討論。但是,這書硬是讓那些多年來愛 GGYY 的壞嘴好好的閉嘴。他不必另闢他徑,因為當初他若做傳統主流史學,明顯的,他的功力也依然算是當代翹楚。
自恃過人的人最大的難關,就是【好勝】這關過不去。我猜,Braudel 心態如同法國當年那些掀刀揚起法國餐飲史上最驚天動地的【新烹飪】革命的那群叛客廚師一樣,那些人其實都能做一手極優的傳統法國菜。這些在不同領域【搞革命】的法國人,其實想說的是【我不是因為傳統之路走不好才會革命,我是太了解傳統之道,才會搞革命】。
之所以要寫,因為,好勝的人受不了被庸人說【還不就是因為他自己辦不到(好),所以就反對。】,很無聊的心態。
學弟說的【不敢置信】,是因為我做的這個東西,需要的能力,並不是大量的西學&基督教涵養,而是漢學造詣。跟老師談時,他說:【最優的人選就是徐光啟那種,既通曉中國典籍又熟悉基督教理。你有能力看出哪些觀念是中國本土的,然後去查來源嗎?】
我點頭:【應該有。】 (OS: 不行可以去問我的大學同學。)
說來,應該沒人覺得我有蝦米中哲造詣。只是,我只是跟 Braudel 一樣的心態,不是我【不了解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傳統】,非我不能,只是沒興趣為也。雖說【還是得給你點顏色瞧瞧】,不爽當然要發洩,但是,發洩的結果最好還是能具有正面意義比較好。
我承認這是天主給我的一個好機會,在第一代的儒生基督徒身上,我看到今日稱之為【文化認同衝突】的所有症狀,也看到他們的掙扎跟痛苦。
因為我經歷過,所以,我能採用理想上教會對待歷史(人物)的角度,而非西方學界對待歷史的方法(老師希望這樣,但我決定不甩他)。
某點來說,這是跟某個時期的【我】分手前的最後回顧,我確定我想分手,並且是用正面的平和的方式。
2018-10-04
2018-07-05
1577
校注某書時,看到了鄒南皋,因不知這人是誰,便去查,才知是明代東林黨大頭之一的郭元標。(好像不該把歷史第三冊整個都放棄送分給主考官。。)
萬曆十一年,上疏改革,觸犯皇帝被貶。當然,一看到【萬歷】,我就突然有興趣起來。照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說法,萬曆皇帝怠政與鄒元標這些人有重大關聯,因為皇帝覺得這些言官都是些只會打嘴砲的傢伙,懶得再鳥他們。
當然,照我的個人的習慣,觀察歷史事件,一定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脈絡 (尤其天象天災等在實質面與精神面的影響)。
萬歷五年( 1577) 那鍋出名的張居正奪情從公因而引起論爭的【關鍵時刻】,【剛好】,一枚彗星從東南方起,長劃天際,清晰可見。(就是哈雷彗星~) 群臣認為此凶兆就是張居正破壞禮法所起,當然就整朝沸騰了。
照儒家所記成的華夏傳統信仰的那套說法,昊天上帝是會因【主政者不從先王藝道】而發飆的,所有熟讀詩書左傳等的士人都知道這鍋【常識】,所以大家當然都會解為【神之怒】。當然也一定很多人以【神之怒】為名順便進行政治鬥爭。
萬曆七年,羅明堅神父抵澳門。萬曆十一年,鄒元標又因上疏過多,被皇帝貶謫。這一年,羅明堅在出版【祖傳天主十誡】。萬曆十一年,范禮安把耶穌會史鼎鼎大名的利馬竇領入中國。萬曆十二年,羅明堅出版了在華天主教的第一部中文道理書,天主實錄 ,並買地興建聖堂跟傳教士宿舍。萬曆十六年(1588) 羅明堅神父離開中國回歐洲。
1590s ,羅明堅開始以拉丁文寫有關中國的著作,並繪印中國地圖,在歐洲流傳,萬曆 35 年 (1607) ,羅明堅在拿坡里蒙主召寵。在中國的利瑪竇等人繼續奮鬥。不令人意外的,二十多歲的徐光啟,處在明代政爭的政治氛圍裡,遇到西國來的智識菁英,另一種類型的知識份子,他會因此轉向並不奇怪。萬曆三十一年 (1603),徐光啟領洗,教名保祿。
細察明政爭內容,尤其是對【奪情】這事的論爭,扣除政治鬥爭等私心利益因由,其實可見的是,這一套以儒家精神為核心的政治體系,已經面臨崩解崩邊緣,不管萬曆帝是否真的是個怠政昏庸之人,事實是,這套制度已經不行了,就算大禹周公再世,也無法起死回生了。
那顆彗星,從東南方升起,意思是,那些信主的人,將從東南方來了。
這很可以寫成一個類莎士比亞的【埃及豔后】劇本。題目叫作 1577。
萬曆十一年,上疏改革,觸犯皇帝被貶。當然,一看到【萬歷】,我就突然有興趣起來。照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說法,萬曆皇帝怠政與鄒元標這些人有重大關聯,因為皇帝覺得這些言官都是些只會打嘴砲的傢伙,懶得再鳥他們。
當然,照我的個人的習慣,觀察歷史事件,一定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脈絡 (尤其天象天災等在實質面與精神面的影響)。
萬歷五年( 1577) 那鍋出名的張居正奪情從公因而引起論爭的【關鍵時刻】,【剛好】,一枚彗星從東南方起,長劃天際,清晰可見。(就是哈雷彗星~) 群臣認為此凶兆就是張居正破壞禮法所起,當然就整朝沸騰了。
照儒家所記成的華夏傳統信仰的那套說法,昊天上帝是會因【主政者不從先王藝道】而發飆的,所有熟讀詩書左傳等的士人都知道這鍋【常識】,所以大家當然都會解為【神之怒】。當然也一定很多人以【神之怒】為名順便進行政治鬥爭。
萬曆七年,羅明堅神父抵澳門。萬曆十一年,鄒元標又因上疏過多,被皇帝貶謫。這一年,羅明堅在出版【祖傳天主十誡】。萬曆十一年,范禮安把耶穌會史鼎鼎大名的利馬竇領入中國。萬曆十二年,羅明堅出版了在華天主教的第一部中文道理書,天主實錄 ,並買地興建聖堂跟傳教士宿舍。萬曆十六年(1588) 羅明堅神父離開中國回歐洲。
1590s ,羅明堅開始以拉丁文寫有關中國的著作,並繪印中國地圖,在歐洲流傳,萬曆 35 年 (1607) ,羅明堅在拿坡里蒙主召寵。在中國的利瑪竇等人繼續奮鬥。不令人意外的,二十多歲的徐光啟,處在明代政爭的政治氛圍裡,遇到西國來的智識菁英,另一種類型的知識份子,他會因此轉向並不奇怪。萬曆三十一年 (1603),徐光啟領洗,教名保祿。
細察明政爭內容,尤其是對【奪情】這事的論爭,扣除政治鬥爭等私心利益因由,其實可見的是,這一套以儒家精神為核心的政治體系,已經面臨崩解崩邊緣,不管萬曆帝是否真的是個怠政昏庸之人,事實是,這套制度已經不行了,就算大禹周公再世,也無法起死回生了。
那顆彗星,從東南方升起,意思是,那些信主的人,將從東南方來了。
這很可以寫成一個類莎士比亞的【埃及豔后】劇本。題目叫作 1577。
2018-07-01
low communication 之重要
最近逛街,少有特別吸睛的商品想買。省錢當然很好,但是,沒看到什麼創新,實在也不是好事。
我想,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困境正是【不知不覺的開始關心起競爭對手的進展】來。
這完全符合李維史陀指出的【high communication】會產生的結果: 越來越相像。
有創意或新意,所謂的 innovation,正是【不按牌理出牌】。
事實上,越懂【牌理】的人往往有越難跳脫【牌理】的問題。
事實上,阻礙一個學者進步的,正是你昨天還非常相信的【真理】。
這不管在哪種學科都是一樣的。
就算自己跳脫得了,推出一個【反慣性】的論述,其實也很容易被大環境給吞噬,因為每一套【論述】剛推出的時候,一定會被壟斷知識的專家視為【一知半解】,譏諷你這是學不專精的【半瓶水】見解,在現代,雖然沒有宗教法庭,可是有民粹法庭,你會被庶民當成【離經叛道】的異端。產品亦然。當初蘋果要推出【沒鍵盤手機】時,整個業界是抱著極度懷疑的態度的。忘了哪個 3C 產業的大咖就對此概念極度嗤之以鼻。
於是,就算你不鳥無知庶民鄉民,你受得了你那一小撮撮你尊敬的高度專業同行的質疑譏諷否定嗎 ?
可是,【不夠瘋狂,就沒法跳出現有知識的框架。開不了新局,遑論更上層樓。】
於是困境就出現了: 既想討好又想叛離。
這些情緒情感都會妨礙 self-function 的有效運作。除非你堅定自信是菁英中的菁英,完全不會被【主流動搖】或被【慣性左右】。否則就只能走 low communication 路線,來讓自己減少與外界的接觸,以降低被【混亂無章的情緒】所干擾的機會。
然而,這絕對不是個終極解決之道。
2018-06-28
只有距離,才能讓人看清楚自己的身影
趁搭飛機,把【總鋪師】看完。
一開始是不大喜歡的,感覺有很強的【港片】影子。心裡忍不住滴咕,【原來會大賣,就是因為有周星馳式的低俗】(我無法了解周星馳。) 不過,我深知台灣拍電影的環境有多惡劣,因此,還肯留在這行,並努力的想【拍出有點內容的電影】的【瘋子傻子】要面對的挑戰跟艱辛是難言的巨大,因此,我還是繼續看完它。因為不預期【會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音樂外),以至於看到後1/3 時,竟突然掉淚。Something touches my heart。誠實言之,這齣的劇本其實寫的普普,但是想講的事情是有深度的。乍看是【有點膚淺】的搞笑喜劇片,其實想說的大概是【看盡人生起落浮沉而沉澱出的哲理】。
寫劇本的人大概是【真的有點人生領悟】,而非只是無病呻吟。 一直看到快結尾,我突然懂了,是什麼東西觸動我。照我看,導演在說的,其實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故事。其實,跟【海角七號】差不多。
當下便了解,為什麼我那麼厭惡天龍國學界裡做後殖民研究的那些人,嫌她們沒真的把論述給讀通弄懂就出來賣八流藝。每次聽那些做文化研究的人講話便想狠狠鞭打他們。滿口造作矯飾,用後殖民理論來讓自己光鮮亮麗。詞彙的炫麗紛斕是為了包裝蒼白的內容。但是,讓我最最厭惡之處是因為,後殖民理論不是洛可可,不能這樣用。這種清佻態度,已嚴重超出我的【做人道德】之底線。
身為正港的南部鄉下人,對我來說,有台味的【低下階層】之呈現,是天天開心或萬秀豬王那種,並不是周星馳這種。然而,我實在也不能忽略【通俗人生的港劇港片】其實是我成長年代的【主流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從太子大廈到上環,短短一段路的兩端間的巨大落差,我突然明白,周星馳的搞笑並不是無聊的愚蠢搞笑。
我走進上環街巷邊的一個法國小小外賣舖,只賣可麗餅麵包咖啡之流。拿了兩個麵包。
【你不喝杯咖啡呀?】
【剛在 Il Bel Paese 喝了呀~】
便跟法國人聊了一下。透過他的眼來看香港。
一顆牛角麵包比北角的渣華街市熟食中心的大排檔的一碗粥還要貴。
雖然我不想那麼無聊,但是,我真的很想跟他聊聊【麵包的價錢】這個【法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總舖師是在台南拍的,以至於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被我嫌棄為【落後】的地方,在【他者】的眼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景緻。
我沒特別去關注【偉大】的議題,但是,我卻不預期地在香港看見台灣。
這是一趟真正的後殖民之旅。
(可能因為除台灣外,我唯一去過的【前殖民地】只有米國,所以我才會深受震驚。)
一開始是不大喜歡的,感覺有很強的【港片】影子。心裡忍不住滴咕,【原來會大賣,就是因為有周星馳式的低俗】(我無法了解周星馳。) 不過,我深知台灣拍電影的環境有多惡劣,因此,還肯留在這行,並努力的想【拍出有點內容的電影】的【瘋子傻子】要面對的挑戰跟艱辛是難言的巨大,因此,我還是繼續看完它。因為不預期【會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音樂外),以至於看到後1/3 時,竟突然掉淚。Something touches my heart。誠實言之,這齣的劇本其實寫的普普,但是想講的事情是有深度的。乍看是【有點膚淺】的搞笑喜劇片,其實想說的大概是【看盡人生起落浮沉而沉澱出的哲理】。
寫劇本的人大概是【真的有點人生領悟】,而非只是無病呻吟。 一直看到快結尾,我突然懂了,是什麼東西觸動我。照我看,導演在說的,其實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故事。其實,跟【海角七號】差不多。
當下便了解,為什麼我那麼厭惡天龍國學界裡做後殖民研究的那些人,嫌她們沒真的把論述給讀通弄懂就出來賣八流藝。每次聽那些做文化研究的人講話便想狠狠鞭打他們。滿口造作矯飾,用後殖民理論來讓自己光鮮亮麗。詞彙的炫麗紛斕是為了包裝蒼白的內容。但是,讓我最最厭惡之處是因為,後殖民理論不是洛可可,不能這樣用。這種清佻態度,已嚴重超出我的【做人道德】之底線。
身為正港的南部鄉下人,對我來說,有台味的【低下階層】之呈現,是天天開心或萬秀豬王那種,並不是周星馳這種。然而,我實在也不能忽略【通俗人生的港劇港片】其實是我成長年代的【主流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從太子大廈到上環,短短一段路的兩端間的巨大落差,我突然明白,周星馳的搞笑並不是無聊的愚蠢搞笑。
我走進上環街巷邊的一個法國小小外賣舖,只賣可麗餅麵包咖啡之流。拿了兩個麵包。
【你不喝杯咖啡呀?】
【剛在 Il Bel Paese 喝了呀~】
便跟法國人聊了一下。透過他的眼來看香港。
一顆牛角麵包比北角的渣華街市熟食中心的大排檔的一碗粥還要貴。
雖然我不想那麼無聊,但是,我真的很想跟他聊聊【麵包的價錢】這個【法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總舖師是在台南拍的,以至於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被我嫌棄為【落後】的地方,在【他者】的眼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景緻。
我沒特別去關注【偉大】的議題,但是,我卻不預期地在香港看見台灣。
這是一趟真正的後殖民之旅。
(可能因為除台灣外,我唯一去過的【前殖民地】只有米國,所以我才會深受震驚。)
2018-06-25
網美之敬業
在101前面看到了非常辛苦的兩位美眉,為了拍美照簡直是形象都不要,也不顧地上可能有狗屎貓尿,為了取美景,搏命演出。
是之為網美之敬業。
兩人輪流當攝影師跟麻豆,為了取景完美,一點也不嫌地上髒也不怕路人眼光。。。
擁有這種旁若無人的過人之長,應該是強國人吧。
2018-06-22
2018-06-18
要先了解自己的長短。。。
雖然不想波冷水,今天那三個小黨要組織【互不攻擊】的社會福利國家聯線記者會。。。。基本上嘛。。。。
就我二十年的親身寶貴經驗,長年觀察【本國由知青領導的社運組織政運團體】之決策中心習性而得到的結論是,這種運動型政團 (或政黨),因為習於【機動性】反應,加上組織過小,人力不足,因此策略部分非常弱。
你當然可以投票給它們,不過,就只是投理念,投心酸的,投自嗨的。就算當選了幾枚,這群人也成不了啥事,不只因為人數少,也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都已經定型了。加上他們的人際網絡都是嘴砲派同溫層,因此所以不要指望他們能提出什麼實際可行的政策。
所謂的運動型性格,就是【機動反應】。這種個性搞示威可以,搞政治不行。資誠的前執行長,現任所長張明輝曾說過一個重要領導人法則,【不能因為事件緊急,就馬上處理。】而這幾黨的主席看起來都沒這能力。。。。
照張明輝的看法,決定一件工作的輕重,要從兩點來評估,一是緊急性,一是重要性。組織發展的策略決策的重要性絕對遠高於緊急事務性決策(如投標案下午五點就截止)。次序必須由重要性來決定,不能把【急迫但不重要】的事當成【最速件】處理。而彼得杜拉克則認為【浪費經理人時間最普遍的原因,就是開會。】世上最讓經理人頭痛的狀況就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剛好,這些【不妙】都是這幾個社運型政黨的弱點。更糟的是因為他們變成政黨,因此,也就不知不覺地步上大黨後塵,總是【處理最速件】-- 選舉。
此外,【社青】要脫下戰袍馬上換上長袍轉型成【元老】,(換位置馬上換腦袋) 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可是,他們完全沒有這樣的自覺。故而整個都在重蹈前人覆轍卻不自知。(是說這不是需要煩惱的事,反正選不上幾席,連成為關鍵少數的機率都很低。。。。)
人要幹什麼事情,都要先了解自己的長短。。。不然,【時不我予,懷才不遇】就會是命運。
就我二十年的親身寶貴經驗,長年觀察【本國由知青領導的社運組織政運團體】之決策中心習性而得到的結論是,這種運動型政團 (或政黨),因為習於【機動性】反應,加上組織過小,人力不足,因此策略部分非常弱。
你當然可以投票給它們,不過,就只是投理念,投心酸的,投自嗨的。就算當選了幾枚,這群人也成不了啥事,不只因為人數少,也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都已經定型了。加上他們的人際網絡都是嘴砲派同溫層,因此所以不要指望他們能提出什麼實際可行的政策。
所謂的運動型性格,就是【機動反應】。這種個性搞示威可以,搞政治不行。資誠的前執行長,現任所長張明輝曾說過一個重要領導人法則,【不能因為事件緊急,就馬上處理。】而這幾黨的主席看起來都沒這能力。。。。
照張明輝的看法,決定一件工作的輕重,要從兩點來評估,一是緊急性,一是重要性。組織發展的策略決策的重要性絕對遠高於緊急事務性決策(如投標案下午五點就截止)。次序必須由重要性來決定,不能把【急迫但不重要】的事當成【最速件】處理。而彼得杜拉克則認為【浪費經理人時間最普遍的原因,就是開會。】世上最讓經理人頭痛的狀況就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剛好,這些【不妙】都是這幾個社運型政黨的弱點。更糟的是因為他們變成政黨,因此,也就不知不覺地步上大黨後塵,總是【處理最速件】-- 選舉。
此外,【社青】要脫下戰袍馬上換上長袍轉型成【元老】,(換位置馬上換腦袋) 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可是,他們完全沒有這樣的自覺。故而整個都在重蹈前人覆轍卻不自知。(是說這不是需要煩惱的事,反正選不上幾席,連成為關鍵少數的機率都很低。。。。)
人要幹什麼事情,都要先了解自己的長短。。。不然,【時不我予,懷才不遇】就會是命運。
2018-06-14
重不重要才是重點。。。。
我朋友前兩年想做個爛研究,被我打臉了。他討論為啥三一運動時,韓國的天主教菁英是沉默的,照他的初步調查,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有參與,但沒聽到天主教會的聲音。
我覺得以【有無現身發聲】這種基督教習慣來定義【參與】有問題,不過,因為我覺得是爛問題,就沒follow,不過,不知是不是三一運動時,【別人都出來,只有你沒有】的刺激,到 80 年代,南韓的天主教會就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在民主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只提升教會在社會中的形象,這段前民主時期還因此吸收不少新教友。。當時韓國政府禁止大學內設立學會,但是宗教性質的團體可以,所以天主教會就參與了,學生可以寄生在教會內,並組織民主運動,此外,因為地方教會與梵蒂岡有直接關係,軍隊不敢進入聖堂範圍,教會成為南韓民主的土壤。
這聽來也不是新奇事,長老教會於台灣也差不多。周聯華牧師更是利用他跟蔣家關係,自告奮勇去綠島跟政治犯傳教。在正義公理不彰時,【出聲】有很多種,不是只有衝撞集結上街頭衝政府搞革命。。。。。
但是,方濟各教宗的首度亞洲行的首站卻是韓國,這就表示韓國很重要。。。然後,我今年又發現,教廷駐韓大使在南北韓會談中出力不少。。。
那為啥教宗會去南韓,不會來台灣?
因為台灣天主教會並不只是人太少的問題而已,幾貓不重要,關鍵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完全不重要。。。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基本上不全是天主教會的問題。
但是,最重要的,我們選了陳建仁,卻只讓他做些不重要的事。。
要知道,誰稀罕天主教副總統 ?
韓國在更早就有天主教總統,結果我們選了陳建仁,卻完全不知道要他幹什麼,真是徹底無言。。。。
2018-06-10
是之為聖母
在聖多福教堂時,一直在想這是那個聖母顯像,這是我沒見過的。
去問了,說是石頭聖母,我本來想說那就是柱子聖母吧,而菲律賓人的地方有柱子聖母是合理的。
credit : the first Marian shrine our lady of the pillar
但是,再仔細看看,突覺不對,她是站在一堆石頭上,而不是柱子。
天主教會不會用「一堆石頭」來隨便代替「一根柱頭」。
所以我開始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找。這種造型,我覺得大概是菲律賓的地方性聖母,找了兩個多小時,整個聖誕夜就在尋找聖母眾像當中過去了……
最後,聖母保佑,果然給我找到了這個超小的地名(只是個小城吧)。Our Lady of Poon Bato
的確是「小地方」,據 Philippine Madonnas ,這裏是菲律賓天主教的最起始之處。照菲律賓的傳統說法,最早信奉天主教的是當地的土著部落。而且,她不是跟殖民者來的,她自己先去了。
換句話說,她在第一批傳教士出現之前,已經到了。
這有很重要嗎?
當然有。
就是神跟殖民者因此巧妙的脫鉤了。
某點來說,我總覺得這顯像的傳說,目的跟 Our Lady of Guadalupe 是很接近的概念。
Our Lady of Guadalupe 看起來不像歐洲白種女性,也因此淡化了殖民者的色彩。
聖母總是很體貼的。
2018-06-05
金米糖 : 星星灑落的地方
江國香織(Ekuni Kaori,1964-)在 《金米糖撒落的地方》 中賦予了金米糖一個很美麗的傳說。讓這個女主角們童年時相信,只要將金米糖埋進土中,這些小糖果就會成天空的小星星。
金米糖,也有譯為金平糖的。最早當然是洋果子,即南蠻果子。這是葡萄牙文的Confeito,意指砂糖果子。傳入日本的時間大約是16世紀中葉。在那個砂糖還是非常珍貴的原料的時代,金米糖無疑是相當高級奢侈的舶來品。由於其昂貴與稀有,耶穌會士 Luís Fróis 曾以此作為禮物獻給織田信長,希望透過這美好的禮物向將軍傳達善意,以便能在日本開教。
金米糖跟著葡萄牙的大帆船在日本落腳,隨之落地生根,五百年之後,異鄉成了家鄉,南蠻果子歷經一連串的和化,最後變成了傳統和果子。
關於糖在的東北亞的歷史,目前的主流說法認為,砂糖製作技術大約是在唐朝時由西方傳入中國,再由鑑真大師在奈良時代引入日本的。如糖在西方的發展一樣,日本最早的砂糖都仰賴進口,也被視為藥物。
隨著製糖知識的發展,到室町時代,文獻上已可見到砂糖羊羹、砂糖饅頭、砂糖飴、砂糖餅等和果子。
江戶時代,幕府鼓勵種植甘蔗,自產砂糖。四國的高松藩松平頼恭對於栽植甘蔗特別積極,並成功地發展出繁複細緻的製作方式,而成為日本高級砂糖的代表,被稱為和三盆糖。至今,四國東部的香川縣與德島縣仍以和三盆糖著名。和三盆砂糖的色澤淡黃,顆粒勻細,甘甜清香,入口即化。是製作和菓子的重要原料,也可添入咖啡或紅茶,甜而不膩,甘韻深長。
製糖是一種勞力密集的農產加工產業,在吉滿義志的 《德之島事情》(1895) 中,可見明治初期的糖業景況。這一系列插畫與 William Clark 那知名的安地瓜島甘蔗園十景互相呼應,呈現底層農民的血汗人生。
2018-06-01
千萬別去參加母校舉辦的校友聚會 !
多年前,郭書琴老師在某次演講時, 講到還沒考上國考的法律系學生參加同學會的悲慘經驗 (我好像都只會記得非重點)。
剛好,英國佬 David Bell 教授給他的哈佛學生的畢業忠告,就是 【如果我對妳們只有一句忠告, 那就是千萬別去參加母校舉辦的校友聚會】。
呆在家裡別去 !
畢業第5年別去 !
10 年聚也免了 !
第15年,請照樣把邀請函扔進垃圾桶。
去了不只會擔憂起自己的存在價值,更糟的是,還會影響你之後做的許多決定。
Bell 教授說他一再看到許多學生因為有 【同學都闖出一番名堂,只有自己既無財富又沒出息】的焦慮。因此,剛出爐的畢業生常常都會不知不覺的因此而改變原有的生涯規劃方向,跑去選擇最安全的路,不敢依從自己興趣,他們會害怕冒險的結果導致沒法風光的去參加同學會,最後就是把【無法立即實現】的個人目標束之高閣,而去選擇一份看來比較風光的事業。
沒有比這段話更能精準的說出年輕人的心理狀況了。因為這種焦慮的心態,就更需要一張能看的名片,免得有社交障礙, 特別是名校的畢業生, 因為習慣於站在菁英位置,反而這樣的焦慮會比一般人更大。
當然,如他所建議的, (照我看這是指哈佛畢業生,未必適用平庸的一般人)年輕人是該去進行一場設有停損點的冒險,努力並耐心的拚拚看。因此,這期間最好不要有那些會來亂的人事物雜音等等。因為, 我們常忘記,年輕時常常會比較沉不住氣。
由於會被閒言閒語干擾, 所以只好如天主經所言,【讓自己免於被誘惑(干擾)】。必須意志堅決的貫徹【把校友會邀請函丟進垃圾桶】的決心,否則一定會發生慘劇。 畢業五年內【去參加同學會跟校友會】是人走向災難人生的開始。
不過,按照他的說法,如果按照他的建議走,25年之後就可以去參加校友會了。這時候,要學習的功課是「坦然」。
因為若沒走錯路,正常的中上之人在正常的國家裡,經過 25 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就幾乎就是事業頂點了。至此時,要學習的就是「人生」。此時,不管自己爬到多高 (或沒多高),只要是對得起自己,也沒對不起社會,那麼就誠心的祝褔比自己更好運或傑出優秀的人,但也無需自我感覺不好。
他沒說的是,自我感覺不好,就會讓自己變酸變苛,不但完全無益於人生的成長,也會因為惹人厭而危害事業成就。
由於他的學生都是哈佛的,因此,學習【坦然接受】【輸】,就會比一般人更吃力。事實是,有些人永遠都學不會。
這真的是個偉大的道理,只是, 許多人都付了高昂的成本跟代價才得到一樣的結論。至於等而下之的,則是付出成本與代價後,還啥領悟都沒有。當然,這種【資質】應該就不是哈佛教授所預設的聽眾了。
剛好,英國佬 David Bell 教授給他的哈佛學生的畢業忠告,就是 【如果我對妳們只有一句忠告, 那就是千萬別去參加母校舉辦的校友聚會】。
呆在家裡別去 !
畢業第5年別去 !
10 年聚也免了 !
第15年,請照樣把邀請函扔進垃圾桶。
去了不只會擔憂起自己的存在價值,更糟的是,還會影響你之後做的許多決定。
Bell 教授說他一再看到許多學生因為有 【同學都闖出一番名堂,只有自己既無財富又沒出息】的焦慮。因此,剛出爐的畢業生常常都會不知不覺的因此而改變原有的生涯規劃方向,跑去選擇最安全的路,不敢依從自己興趣,他們會害怕冒險的結果導致沒法風光的去參加同學會,最後就是把【無法立即實現】的個人目標束之高閣,而去選擇一份看來比較風光的事業。
沒有比這段話更能精準的說出年輕人的心理狀況了。因為這種焦慮的心態,就更需要一張能看的名片,免得有社交障礙, 特別是名校的畢業生, 因為習慣於站在菁英位置,反而這樣的焦慮會比一般人更大。
當然,如他所建議的, (照我看這是指哈佛畢業生,未必適用平庸的一般人)年輕人是該去進行一場設有停損點的冒險,努力並耐心的拚拚看。因此,這期間最好不要有那些會來亂的人事物雜音等等。因為, 我們常忘記,年輕時常常會比較沉不住氣。
由於會被閒言閒語干擾, 所以只好如天主經所言,【讓自己免於被誘惑(干擾)】。必須意志堅決的貫徹【把校友會邀請函丟進垃圾桶】的決心,否則一定會發生慘劇。 畢業五年內【去參加同學會跟校友會】是人走向災難人生的開始。
不過,按照他的說法,如果按照他的建議走,25年之後就可以去參加校友會了。這時候,要學習的功課是「坦然」。
因為若沒走錯路,正常的中上之人在正常的國家裡,經過 25 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就幾乎就是事業頂點了。至此時,要學習的就是「人生」。此時,不管自己爬到多高 (或沒多高),只要是對得起自己,也沒對不起社會,那麼就誠心的祝褔比自己更好運或傑出優秀的人,但也無需自我感覺不好。
他沒說的是,自我感覺不好,就會讓自己變酸變苛,不但完全無益於人生的成長,也會因為惹人厭而危害事業成就。
由於他的學生都是哈佛的,因此,學習【坦然接受】【輸】,就會比一般人更吃力。事實是,有些人永遠都學不會。
這真的是個偉大的道理,只是, 許多人都付了高昂的成本跟代價才得到一樣的結論。至於等而下之的,則是付出成本與代價後,還啥領悟都沒有。當然,這種【資質】應該就不是哈佛教授所預設的聽眾了。
2018-05-29
免費電影 + 演講 : 真理無懼
可以去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看電影。六月三日 映後有座談。很用心。
映後座談主講人是劉定綱老師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輔仁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堅信真理,不惜與世界為敵
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漢娜‧鄂蘭,從納粹集中營幸運逃出後定居美國,致力於集權主義的思考與辯證。1960年,猶太特工綁架了前納粹高幹,也是負責執行希特勒民族大屠殺命令的阿道夫,並召開審判。身為曾遭迫害的猶太人,漢娜以《紐約客》記者的身分親臨以色列審判現場撰寫報導。聽著阿道夫的自白,她發現而原本想像中執刑的凶神惡煞其實只是個普通、服從的男人,也讓她對集權主義有了新的想法。回到紐約後,漢娜開始以思想家的態度反覆思索、冷靜下筆,撰寫報導並提出新理論「邪惡的平庸」,卻沒有意識到充滿爭議性的觀點將她推入了眾矢之的的「黑暗時代」…
看電影前也許還可以讀讀這篇。漢娜鄂蘭與匈牙利的1956年革命。
這句很特別,【真的,匈牙利1956年革命的其中一個最令人深思的特點,正是它真的是沒有領袖的。—基本上走在一起就可以成立自治組織。】
但是,並不奇怪啊。
當歐洲在手足相殘搶王位時,人家的王位就要經讓貴族組成的議會選舉通過。連公主的訂婚聯姻,議會都可以投票反對,雖然只是在上層,人家民主一千年了,而就是一直都是有這種個性,反而也就很容易因為各組織派系都無足夠力量而被一個可恨的大權力鎮壓住。。。這種事,五百年來發生很多次了。歷史不重演,但是會押韻的原因就是因為【民族個性沒有徹底改變】
映後座談主講人是劉定綱老師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輔仁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堅信真理,不惜與世界為敵
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漢娜‧鄂蘭,從納粹集中營幸運逃出後定居美國,致力於集權主義的思考與辯證。1960年,猶太特工綁架了前納粹高幹,也是負責執行希特勒民族大屠殺命令的阿道夫,並召開審判。身為曾遭迫害的猶太人,漢娜以《紐約客》記者的身分親臨以色列審判現場撰寫報導。聽著阿道夫的自白,她發現而原本想像中執刑的凶神惡煞其實只是個普通、服從的男人,也讓她對集權主義有了新的想法。回到紐約後,漢娜開始以思想家的態度反覆思索、冷靜下筆,撰寫報導並提出新理論「邪惡的平庸」,卻沒有意識到充滿爭議性的觀點將她推入了眾矢之的的「黑暗時代」…
看電影前也許還可以讀讀這篇。漢娜鄂蘭與匈牙利的1956年革命。
這句很特別,【真的,匈牙利1956年革命的其中一個最令人深思的特點,正是它真的是沒有領袖的。—基本上走在一起就可以成立自治組織。】
但是,並不奇怪啊。
當歐洲在手足相殘搶王位時,人家的王位就要經讓貴族組成的議會選舉通過。連公主的訂婚聯姻,議會都可以投票反對,雖然只是在上層,人家民主一千年了,而就是一直都是有這種個性,反而也就很容易因為各組織派系都無足夠力量而被一個可恨的大權力鎮壓住。。。這種事,五百年來發生很多次了。歷史不重演,但是會押韻的原因就是因為【民族個性沒有徹底改變】
2018-05-24
那是土耳其小男孩
沒想到附近有一家Julius Meinl… 蘭茲皇帝時代就開的雜貨店… 不過,來到了台灣後還是入境隨俗,維也納的大咖啡品牌居然賣的不是維也納咖啡而是義式咖啡… 更悲慘的是,這紅是義大利紅,這杯子是後來請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線條果然很不奧地利。只能說義大利最後還是贏了。
看官網提供的商標演進史。就可以看出歐美商業設計這九十年來的歷史。
http://www.juliusmeinl.com.tw/
商業美術設計在十九世紀歐洲,特別是法國,已經被提到藝術層次,之後整個已經變成一個產業,是一個藝術與商業之間能取得平衡的產業。因為是商業設計,因為是商標,所以看的人是廣大消費者,不是藝評家,所以【語言】要用【平易近人的白話】。這符號意思很清楚,但是直白簡單。商業美術的語言,不是藝術美術的語言 (連這都搞不懂,台灣的美工業垮成當然正常)。
第一版決定一切,之後的人只能踩著前人腳印把圖像現代化。第一版是維也納美術工藝學校畢業的版畫家設計的,有那時代的海報特徵,這是當時的【最流行】,但跟美好時代已經明顯不同,特別的是,也看得到立體派的影子 (這跟版畫家自己品味有關)。沒有哪種商業風格,能完全擺脫時代文化。隨著時代演變,最新版的是義大利設計師的傑作,加上杯子,這種線條是現在的主流。
為啥我說台灣文創大都是垃圾,就是在於台灣養出的商業設計美術人才基本上都仍然只有好技術,只能代工。從台灣不知道顏水龍為啥要去推工藝,聽不懂【美術建國是啥意思】,就知道文創沒救了。
這是台灣產業的另一個問題。茱莉曼尼。。。。。
Julius 是陽性字,但進口商就是啥都不管的亂翻。
八十多年之後,這圖樣又被正義左派們指控有「種族歧視」。笨蛋的問題就是永遠都會落入教條化去。
2018-05-19
皇后作為一種國家品牌的形象
Sissi可說是近代皇室外交的先行者,早英國黛安娜王妃整整一世紀之久的伊莉莎白皇后,在十九世紀時,便已開始擔任起皇室的形象大使,並藉由她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來鞏固帝國政權。由於深受人民愛戴,她也同樣利用民意為靠山來與皇室鬥爭換取她要的自由與權力。廣大民意基礎所具備的政治能量,讓王妃、皇后這個傳統王權舞台上只是配角性質的第一女主角從此有了談判的籌碼。
人家沒讀女性主義都知道要怎麼去爭取自由跟權力,你讀半天女性主義,只會幹醮人家不分權力給你,喵的。。。。。
是說,這幅畫的價值已不僅止於藝術上的美學技藝層面或其保留的時代氛圍所具有的文化史意義,事實上,這幅畫已經隱隱可見現代民主政治運作的雛形,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政治傳播的一部分。對現代人來說,將這幅畫置於歷史脈絡下來欣賞,反而很輕易就能因其政治性的清晰而引起共鳴。
(這年頭,業配都要靠自己啊。。。。)
2018-05-16
和製洋物
原來,日本能,台灣不能,在百年前就注定了。
明治35年 (1902)11月26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上起始一篇專訪連載,是訪問川上音二郎。第一段就是訪談記者的自白,
【我原本以為先生或許只是歸國途中順道來台,......因此,我劈頭就問,您為什麼來台呢? 結果,實在太讓人吃驚,原來他是如此忠於自己專業的人,叫人好不慚愧。】
川上來台幹嘛?
他那時已是大紅人了,來這小島作啥?
原來是他想改編莎劇在東京上演,因此專程搭船來台灣蒐集材料。
那齣好像是齣戲中戲。文明開化到最後,就會長出小林一三這種【和製新人】,一個【新國家】於焉成形。
日本的【洋】,非常特殊。與橫濱、長崎之類因洋人聚集而直接移入的西洋符碼不同,瀰漫在東京的西洋文化符碼則是以西洋為範本,經由日本菁英的篩選並透過國家機器有意識地修改打造而成的「想像的西洋」。
由於明治維新的文明開化工程,基本上是以首都東京為實驗場,因此也可以將此經過轉移重組的西洋文明稱為「東京符碼」基本上,跟【洋食】概念差不多。
2018-05-12
台南最蠢的風景
這是個令人髮指的、愚蠢不堪的東施效顰。
台灣文學館外的室外咖啡座就是個既花錢又崇洋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四不像. 我當然知道這些知青對於[咖啡館]有什麼樣的文化想像跟期待, 但是【人文】是從當地的自然環境裡【自然】形成的, 移植不是不行,但也要有根才會紮實。先不說,【咖啡館】這東西在台灣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再者,哪來的白癡會在攝氏三十度的南台灣坐在戶外咖啡館? 還有,用那種椅子,天啊,夏天時要燙死人家的屁股啊?
你說可以傍晚去坐坐啊,喵的,台灣的夏天,蚊子很多耶 ! 而且,那裏是台南的大馬路,你是嫌空氣不夠糟,還想去吸汽車廢氣?
說到底,這根本是裝飾吧?
2018-05-08
女王愛用國貨
因為哈利王子要結婚了,英國又在賣皇室了。。。是說,有圖片最好了,特別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那幾張 皇室成員的婚紗 ,值得注意。
維多利亞女王為了支持本地蕾絲業,結果,路意絲公主跟嫁進來的丹麥公主的婚紗都用英國貨,捨棄威尼斯蕾絲。
要一般英國人相信英國貨也上得了台面(世上有法國義大利貨啊),只能由女王帶頭示範。不然就是「高級」不起來。沒市場,靠補助是沒法讓產業活下去的。
是說,這也是很誇張的事,接一件皇室禮服定單,整村上百女工就有好幾個月都有薪水…
這種「手工」業的效率,當然是會被機器取代啊。
維多利亞女王為了支持本地蕾絲業,結果,路意絲公主跟嫁進來的丹麥公主的婚紗都用英國貨,捨棄威尼斯蕾絲。
要一般英國人相信英國貨也上得了台面(世上有法國義大利貨啊),只能由女王帶頭示範。不然就是「高級」不起來。沒市場,靠補助是沒法讓產業活下去的。
credit : 奇異果文創
節錄自【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 by 奇異果文創)
1837年,歐洲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之一維多利亞即位。維多利亞女王本身極熱愛蕾絲,為了製作婚紗 (1840),她雇用了德文郡霍尼頓附近村落的兩百名蕾絲工匠為她製作結婚禮服上的蕾絲。女王耗資千磅,讓這兩百名工匠得以因這份工作而度過經濟寒冬。霍尼頓蕾絲屬於棒槌蕾絲的一種,雖然,當時最高級的棒槌蕾絲產於布魯塞爾,但是身為英國女王,她以具體行動來支持本國產業,並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德文郡手工棒槌蕾絲產業。
維多利亞女王開創了許多先例,這一襲鑲縫手工編織的霍尼頓蕾絲的白絲緞禮服以及由霍尼頓蕾絲點綴的白紗,成為現代結婚禮服的先驅。在此之前,白色的結婚禮服並不算常見。由於女王的喜好,手工蕾絲再度成為上層社會的流行,而霍尼頓蕾絲則在女王的加持下,再度重生。英國皇室成員出席重要場合的服飾上,常使用霍尼頓蕾絲,除了女王的結婚禮服,長公主的結婚禮服之外,連王子妃丹麥公主的結婚禮服上都可見英國本土產的霍尼頓蕾絲。
伊莉莎白一世將個人品味提升至文化符碼的層次,維多利亞女王則將傳統工藝擴展至經濟產業的規模。隨著英國國力的不斷拓展,蕾絲與荷葉邊這兩大維多利亞風格元素也隨之在世界普及,直至今日。
是說,這也是很誇張的事,接一件皇室禮服定單,整村上百女工就有好幾個月都有薪水…
這種「手工」業的效率,當然是會被機器取代啊。
2018-05-03
「運動」誤國
這次選舉,明顯可見,兩黨在過去的八年間,可說都沒有「栽培新生代」。
D黨的部分,沒執政是原因,自顧不暇那有能耐資源幹這事。K 黨的狀況,當然是「公司文化」使然,然而,也因為這兩黨把政治產業給做 low 了,導致願意投入這產業的人素質降低,也就是說,這產業吸引到的新生代屬性,才是台灣目前真正的困境。
老大自己的局限會讓招來或留下的小的也走這一路。因為能夠在民進黨活下去,個性都是一定程度的衝組。能夠在國民黨活下去的,個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保守,這導致兩黨自己就走上了死路,因為人才其實很多,只是都不進政治產業而已。
D 黨因為起家性質,給人的品牌形象一直是「衝組」,舊人在第一次執政時出很多問題,就是他們還在當在野黨或社運人士 。換位置沒換腦子,結果政令都出不了部長室。當時,因為自己搞不清楚狀況又馬上就與官僚對幹,所以,人家都不用杯葛你,只要【不積極】就可以讓你死很慘了,畢竟,提醒長官,【你這樣子是在耍白痴】可不是公務員的職責,你不是聘有一堆有給無給的【顧問】?
然而,因朝小野大,K 黨幫了大忙,反正他們只要繼續跟藍營對幹就可以活下去。因此,重點仍在【剷除舊黨國勢力】。
之後,失去政權這八年,本該去學習新武功以便奪回天下。然而,K 黨太遜,當衝組飆罵都忙得不可開交了,那裡還想得到去「增強內功」「更上一層樓」?坦白講,學新把戲本來就慢,而舊把戲如果一直管用,當然就會一直用下去,人都有惰性,許多人因此都沒有在執政時趕快學習另一套武功。
然而,落伍過時還不是最嚴重的,D 黨(含多數綠營)最讓我困惑的特點就是,被一個【迷思】籠罩著: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因此,萬事莫不以剷除為第一優先。也就是說,他們走在這條名為進步的路上時,走很慢,因為他們一定要把所有的擋路石頭都淨空才要走下一步,他們不願意【能跨過的就跨過】,他們會把力氣浪費在搬石頭,而不是一直往前走。
然而,你要去【剷除】人家,一定會遭致大反抗,就算你揚著的大旗是【改革】【正義】(但是,這些大旗並不是共識啊,對方認為你不是在【改革】,是在【清算】啊~),結果,你越用力,對方反彈越大,民主國家本來就很難有【大破大立】的事,結果,D 黨不但【大破】不了,倒是先召來【大反彈】,在這樣的狀況下,連 K 黨都被拖進這個漩渦去,他們必須迎戰,因此,他們現在亟需的人才,也是衝組。
當一個產業都是【某類型】的人時,非主流的人進入的意願就低了,因為【誘因低】。當你跟長官不是同門時,往往很難往上爬,有能力者多半有野心,一間看不到前途的公司,不管這產業有多火紅多重要,只要自己成不了要人,那是沒有人要進去的,何況,這產業已經在走下坡了。但是,D 黨及綠營到今天都不明白這件事,他們還在【以做運動的思維看待政治】,所以,都要別人【做功德】。這導致願意進入這產業的人越來越 low。
此外,很多人都沒注意到一件可怕的事,「做運動會上癮」,「做運動」跟吸毒一樣,會讓精神上情緒上習慣於亢奮,而且,不但能自我感覺良好,最重要的,失敗無需負責。傳統綠營及其同溫層 (各類稱為改革派或自認進步派的群體) 幾乎都是這種人,好虛不務實。最壞的例子就是那鍋阿貴,一個有專業的博士,不好好用專業來幫國家,反而選擇去做最簡單又沒成本的事(丟雞蛋、拋議題),專家不做專長之事,不務正業,即使想當壓力團體,也要專業,壓力團體這東西,沒那麼容易,結果,【對台灣有深厚情感】的人一直幫倒忙,讓這個產業雪上加霜。這才是台灣真正的慘。
兩大黨淪落至此,照說是新勢力崛起之大好時機,但是,目前除時力稍為有像個【正在崛起中的樣子】的政黨外,其他第三勢力小黨根本就是徹底沒有救,讓人民完全無投資之必要 (只能投爽的),因為那堆黨,基本上也都是「運動黨」,「做運動」無本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運動沒有完成時間表,沒有績效表」。
嚴格來說,台灣的民主發展,基本上是個三十流的法國大革命變形版,走到此,就是回不去了。之後會進入【無盡的對立】直到個啥重大危機出現。第三共和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現象,統括起來,就是 :
政客與媒體腐敗、一直擴大貧富差距的財團跟工會聯盟互幹的社會混亂、中央有一群無法跟上現代知識 & 技術的保守老人、阻礙進步的保守宗教團體在亂、更糟的,還有親德的極右團體一直在用力扯後腿。總之,這國家到戰前,已經因意識形態極端對立的兩端讓這國的內部出現了水火不容的分裂。
把親德改成親中就是今日的台灣了。。。。。。。。
現在,如果決心要擺脫「歷史韻腳」,就只好換韻。然而,比我以為的還慘,不管用的是老藍男還中綠男女,基本上都是舊人,舊人舊思維,所以,不管議題是啥,基本上,操作方式都沒變,因為整個產業都還是傳統類型的人,這些人都沒有被逃汰。
政治不是運動。。。。。但綠營當權派跟主流派還有非主流派,全都仍舊在【做運動】。
D黨的部分,沒執政是原因,自顧不暇那有能耐資源幹這事。K 黨的狀況,當然是「公司文化」使然,然而,也因為這兩黨把政治產業給做 low 了,導致願意投入這產業的人素質降低,也就是說,這產業吸引到的新生代屬性,才是台灣目前真正的困境。
老大自己的局限會讓招來或留下的小的也走這一路。因為能夠在民進黨活下去,個性都是一定程度的衝組。能夠在國民黨活下去的,個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保守,這導致兩黨自己就走上了死路,因為人才其實很多,只是都不進政治產業而已。
D 黨因為起家性質,給人的品牌形象一直是「衝組」,舊人在第一次執政時出很多問題,就是他們還在當在野黨或社運人士 。換位置沒換腦子,結果政令都出不了部長室。當時,因為自己搞不清楚狀況又馬上就與官僚對幹,所以,人家都不用杯葛你,只要【不積極】就可以讓你死很慘了,畢竟,提醒長官,【你這樣子是在耍白痴】可不是公務員的職責,你不是聘有一堆有給無給的【顧問】?
然而,因朝小野大,K 黨幫了大忙,反正他們只要繼續跟藍營對幹就可以活下去。因此,重點仍在【剷除舊黨國勢力】。
之後,失去政權這八年,本該去學習新武功以便奪回天下。然而,K 黨太遜,當衝組飆罵都忙得不可開交了,那裡還想得到去「增強內功」「更上一層樓」?坦白講,學新把戲本來就慢,而舊把戲如果一直管用,當然就會一直用下去,人都有惰性,許多人因此都沒有在執政時趕快學習另一套武功。
然而,落伍過時還不是最嚴重的,D 黨(含多數綠營)最讓我困惑的特點就是,被一個【迷思】籠罩著: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因此,萬事莫不以剷除為第一優先。也就是說,他們走在這條名為進步的路上時,走很慢,因為他們一定要把所有的擋路石頭都淨空才要走下一步,他們不願意【能跨過的就跨過】,他們會把力氣浪費在搬石頭,而不是一直往前走。
然而,你要去【剷除】人家,一定會遭致大反抗,就算你揚著的大旗是【改革】【正義】(但是,這些大旗並不是共識啊,對方認為你不是在【改革】,是在【清算】啊~),結果,你越用力,對方反彈越大,民主國家本來就很難有【大破大立】的事,結果,D 黨不但【大破】不了,倒是先召來【大反彈】,在這樣的狀況下,連 K 黨都被拖進這個漩渦去,他們必須迎戰,因此,他們現在亟需的人才,也是衝組。
當一個產業都是【某類型】的人時,非主流的人進入的意願就低了,因為【誘因低】。當你跟長官不是同門時,往往很難往上爬,有能力者多半有野心,一間看不到前途的公司,不管這產業有多火紅多重要,只要自己成不了要人,那是沒有人要進去的,何況,這產業已經在走下坡了。但是,D 黨及綠營到今天都不明白這件事,他們還在【以做運動的思維看待政治】,所以,都要別人【做功德】。這導致願意進入這產業的人越來越 low。
此外,很多人都沒注意到一件可怕的事,「做運動會上癮」,「做運動」跟吸毒一樣,會讓精神上情緒上習慣於亢奮,而且,不但能自我感覺良好,最重要的,失敗無需負責。傳統綠營及其同溫層 (各類稱為改革派或自認進步派的群體) 幾乎都是這種人,好虛不務實。最壞的例子就是那鍋阿貴,一個有專業的博士,不好好用專業來幫國家,反而選擇去做最簡單又沒成本的事(丟雞蛋、拋議題),專家不做專長之事,不務正業,即使想當壓力團體,也要專業,壓力團體這東西,沒那麼容易,結果,【對台灣有深厚情感】的人一直幫倒忙,讓這個產業雪上加霜。這才是台灣真正的慘。
兩大黨淪落至此,照說是新勢力崛起之大好時機,但是,目前除時力稍為有像個【正在崛起中的樣子】的政黨外,其他第三勢力小黨根本就是徹底沒有救,讓人民完全無投資之必要 (只能投爽的),因為那堆黨,基本上也都是「運動黨」,「做運動」無本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運動沒有完成時間表,沒有績效表」。
嚴格來說,台灣的民主發展,基本上是個三十流的法國大革命變形版,走到此,就是回不去了。之後會進入【無盡的對立】直到個啥重大危機出現。第三共和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現象,統括起來,就是 :
政客與媒體腐敗、一直擴大貧富差距的財團跟工會聯盟互幹的社會混亂、中央有一群無法跟上現代知識 & 技術的保守老人、阻礙進步的保守宗教團體在亂、更糟的,還有親德的極右團體一直在用力扯後腿。總之,這國家到戰前,已經因意識形態極端對立的兩端讓這國的內部出現了水火不容的分裂。
把親德改成親中就是今日的台灣了。。。。。。。。
現在,如果決心要擺脫「歷史韻腳」,就只好換韻。然而,比我以為的還慘,不管用的是老藍男還中綠男女,基本上都是舊人,舊人舊思維,所以,不管議題是啥,基本上,操作方式都沒變,因為整個產業都還是傳統類型的人,這些人都沒有被逃汰。
政治不是運動。。。。。但綠營當權派跟主流派還有非主流派,全都仍舊在【做運動】。
2018-05-01
【體驗式經濟】之初體驗
跟友人去了貓咖啡館遊玩。
這堆貓的身價應該是要幾十萬吧… 都是血統高貴的貓。
但是這些貓職員好像沒有一例一休。只能工作中間偷空睡覺。。。。
這跟【把貓當成招徠貓】的咖啡館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這裡以【貓】為主要商品。
因此,只要進來坐著看貓就要錢 (飲料無限暢飲,但全是自動機),餵貓要錢,
貓的食物是精心製作的,而人的餐點則無異於英國Tesco的冷凍微波食品 …
這叫「體驗式經濟」。
2018-04-27
關門的永遠比開門的多
台灣因為接受基督宗教相對晚,因此,【有志之士】對於現在勉強屬於【靈恩系】【福音系】邊邊的眾地方教會大氾濫的現象,就非常憂心,好像台灣的基督信仰界正受到近乎滅頂大浪潮的衝擊似的焦慮不堪,這實在是庸人自擾,畢竟,基督宗教作為一個哲學論述深厚堅實的思想體系,如果碰到這種連海嘯等級都談不上的大浪就會垮的話,我是覺得你也不要再信了。
事實上,這類的【屬靈】潮,史上不是沒出現過,但是,狂熱不到兩百年就會漸漸弱掉了。
從耶穌誕生又升天至今兩千多年來,從敬拜禮儀到神學到組織到修行方法,基督教會史上出現過很多【山頭】,出現過很多【流行】。畢竟,教會信仰是人靈之糧,因此,這其實跟人類飲食界的流行法也沒啥兩樣,不用太大驚小怪。
說來,兩千年能發生的事當然很多,所以,
意見不合拆夥的 (如正教與公教的大分裂),
跟母教會了斷而出去自立門戶的 (那堆基督新教),
大家都不看好,覺得會倒店,最後卻大成功的 (是的,就是耶穌會),
還有旺得不得了的店,卻因不敵時代潮流無能轉型而關門的。
說來,基督新教會看得天大地大的事,往往在教會史上,其實都不是真的算啥大事。
這跟地圖一樣,他們把自己畫得很大塊。看起來就會以為這些【大】國真的很大。
事實上,現今的基督宗教市場上,那些在十八或十九世紀甚至二十世紀才出生的流行,能否避過早夭命運,平安長大,其實還是未知數,更遑論說要撐上三百年,終至根深葉茂。
一位東方公教的主教就曾說,所謂的宗教改革,其實只算是教會史上羅馬篇的一個註腳。
這說明你站在什麼地方看事情。
例如,跟剛度過八百年慶的老店道明會相比,四百多歲的耶穌會也不過只算是個中年修會。
而在道明會創立到耶穌會成立之間的這四百年內,難道都沒有潮店網紅嗎?
其實,因一窩蜂而突然蔚為流行,有時並不是太難,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就會【突然爆紅】,這看看網紅就知道。但是,真正難的是,【爆紅】之後要怎樣轉型成功繼續經營,再活上個三五百年,那才是真考驗。
畢竟,史上死掉的流行性商品實在太多了。
不過,真的能走到【需要轉型】的這一步時,所需要的人才可就不是網軍了,然而,多數基督教會因其本身的【平等】【自由】特質,很容易造成【網軍無數,大將欠缺】【不爽就自己出去另立門戶】的慘劇,這種事,天主教史上發生太多次了。
出走之後,當然有極少數最後成功轉型並且發展壯大終成能分庭抗禮的名門大派,但是,這種狀況,都是剛好出了奇人所致,只能說是神的意思。然而,一旦進入【穩定持續長紅】的狀態時,其實就不大可能再有【爆紅大流行】的現象了。只是,世人膚淺,往往只看到雨後春筍般的一窩蜂,卻看不到,其實朝生夕死的短命店永遠比新開的店還多。
事實上,這類的【屬靈】潮,史上不是沒出現過,但是,狂熱不到兩百年就會漸漸弱掉了。
從耶穌誕生又升天至今兩千多年來,從敬拜禮儀到神學到組織到修行方法,基督教會史上出現過很多【山頭】,出現過很多【流行】。畢竟,教會信仰是人靈之糧,因此,這其實跟人類飲食界的流行法也沒啥兩樣,不用太大驚小怪。
說來,兩千年能發生的事當然很多,所以,
意見不合拆夥的 (如正教與公教的大分裂),
跟母教會了斷而出去自立門戶的 (那堆基督新教),
大家都不看好,覺得會倒店,最後卻大成功的 (是的,就是耶穌會),
還有旺得不得了的店,卻因不敵時代潮流無能轉型而關門的。
說來,基督新教會看得天大地大的事,往往在教會史上,其實都不是真的算啥大事。
這跟地圖一樣,他們把自己畫得很大塊。看起來就會以為這些【大】國真的很大。
事實上,現今的基督宗教市場上,那些在十八或十九世紀甚至二十世紀才出生的流行,能否避過早夭命運,平安長大,其實還是未知數,更遑論說要撐上三百年,終至根深葉茂。
一位東方公教的主教就曾說,所謂的宗教改革,其實只算是教會史上羅馬篇的一個註腳。
這說明你站在什麼地方看事情。
例如,跟剛度過八百年慶的老店道明會相比,四百多歲的耶穌會也不過只算是個中年修會。
而在道明會創立到耶穌會成立之間的這四百年內,難道都沒有潮店網紅嗎?
其實,因一窩蜂而突然蔚為流行,有時並不是太難,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就會【突然爆紅】,這看看網紅就知道。但是,真正難的是,【爆紅】之後要怎樣轉型成功繼續經營,再活上個三五百年,那才是真考驗。
畢竟,史上死掉的流行性商品實在太多了。
不過,真的能走到【需要轉型】的這一步時,所需要的人才可就不是網軍了,然而,多數基督教會因其本身的【平等】【自由】特質,很容易造成【網軍無數,大將欠缺】【不爽就自己出去另立門戶】的慘劇,這種事,天主教史上發生太多次了。
出走之後,當然有極少數最後成功轉型並且發展壯大終成能分庭抗禮的名門大派,但是,這種狀況,都是剛好出了奇人所致,只能說是神的意思。然而,一旦進入【穩定持續長紅】的狀態時,其實就不大可能再有【爆紅大流行】的現象了。只是,世人膚淺,往往只看到雨後春筍般的一窩蜂,卻看不到,其實朝生夕死的短命店永遠比新開的店還多。
2018-04-24
紐約真是大熔爐
左起,紐約台灣會館理事長方秀蓉,(中) PPSEAWA-NY會長 Vera Olichney,(右)該日司儀 Lady Francesca Todd
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會(PPSEAWA) 成立已有九十年。是個國際組織。
以其 mission 來看,正在努力南向的台灣,實在是應該多多參與。
這幾年,紐約分會的年會多半都會借駐紐約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樓大廳來舉辦。當然,辦事處處長都會受邀致詞,特別是這任的徐儷文大使又是女性,當然更是非共襄盛舉不可。
這一次,分會的一位藝術家 Lynn Vergano 帶來一幅她尚未公開展覽過的水墨畫--911之前的紐約天際線。讓在場眾老紐約客不勝唏噓。
而滿人藝術家兆鍾芬老師則以水墨筆法結合了剪紙與水彩以狗為主題繪製了許多春節吉祥掛,讓元宵節更有節慶喜氣。
水墨媒材雖然是東方的傳統藝術,但在洋人畫家手中則又有了另一種風韻,而水彩雖是來自西方的技法,在九十高齡的滿人藝術家手中,搭上傳統剪紙,則顯得東洋味十足,兩種傳統不但被重新運用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格,還顯得現代感十足,完美呈現了藝術能跨越種族、文化的普世特質。
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會(PPSEAWA) 成立已有九十年。是個國際組織。
以其 mission 來看,正在努力南向的台灣,實在是應該多多參與。
這幾年,紐約分會的年會多半都會借駐紐約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樓大廳來舉辦。當然,辦事處處長都會受邀致詞,特別是這任的徐儷文大使又是女性,當然更是非共襄盛舉不可。
這一次,分會的一位藝術家 Lynn Vergano 帶來一幅她尚未公開展覽過的水墨畫--911之前的紐約天際線。讓在場眾老紐約客不勝唏噓。
而滿人藝術家兆鍾芬老師則以水墨筆法結合了剪紙與水彩以狗為主題繪製了許多春節吉祥掛,讓元宵節更有節慶喜氣。
水墨媒材雖然是東方的傳統藝術,但在洋人畫家手中則又有了另一種風韻,而水彩雖是來自西方的技法,在九十高齡的滿人藝術家手中,搭上傳統剪紙,則顯得東洋味十足,兩種傳統不但被重新運用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格,還顯得現代感十足,完美呈現了藝術能跨越種族、文化的普世特質。
由於本國提供場地當東家,因此,還附送了餘興節目,紐澤西商會會長鍾文忠演唱數首台灣及英語經典歌曲,因為太有台灣地方風味了,來賓紛紛上場熱舞,鍾會長不愧是僑領,他出來賣唱沒車馬費就算了,因為是元宵節,還自備紅包給大家。。。。
愛台灣都是要出錢出力的。。。。。
2018-04-21
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文化再發現
現在正在台大圖書館展出的「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文化再發現」特展中,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東西。
原住民生活器物,有些很有發展為現代文創產品的潛力。
像這個,說明上解釋這是道卡斯族的木甑。
「甑」(音讀 ㄗㄥˋ,同贈),根據遠流的活用中文大辭典,有兩個意思:
(1)古時蒸飯的瓦器。今稱蒸飯用的木製桶狀物,(2)一種用來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的器皿。例:曲頸甑。
換句話說,也就是現代人說的蒸籠。
台灣不少原住民族群如平埔、泰雅、賽夏、布農、阿美、卑南等皆有使用木甑蒸食的文化(李亦園1954:54;陳奇祿1964:104)。
木甑的使用方式並不是直接放在火上來燒煮,而是如今日的蒸籠一樣,要放進有水的陶鍋或鐵鍋內;木甑底有孔洞,炊煮時,會鋪一層編篾,再將食物置其上。1830年的《彰化縣志.番俗篇》的「器用條」就提到:「甑以大木刳,虛其中若桶,編篾為臍」(周璽1962:301)。
甑的造型有許多種,這個則是布農族的甑 。
展覽中還有一個連杯。
台灣的排灣、魯凱與卑南三族,都有使用連杯的文化傳統。
「連杯」是用一整塊木材雕刻而成的飲酒器皿,中央為兩只並排的酒杯,兩端各有一握把,可供雙人共飲。
根據達西烏拉彎 .畢馬(田哲益)的研究,排灣族連杯的用途有這幾種:
1 用於婚禮,新人用此來喝酒,象徵夫妻同心。
2 用於出獵前,勇士出發前用連杯喝酒,象徵同心合作。
3 與敵人握合,藉此立約象徵同心。
4 用於友誼,是對尊貴賓客的最高致敬。
因此,他認為:「排灣族能設計出連杯這種器物,實在是相當浪漫的事。」
根據臺東縣知本鄉建和部落卑南族的哈古頭目說法:卑南族原本只使用單杯。自從與排灣族通婚後,開始接受排灣族在婚禮上使用連杯敬酒的文化,日久也就成為卑南族的習俗了。這似乎間接呼應了潘英老師在 《臺灣原住民的歷史源流》一書中所指出的:排灣族具有「高度發展而和社會制度相結合的物質文化優勢」,也是「一個同化力很強的民族」(P108)。
這種非炫富型的私人博物館,實在是史上少有啊。。。。
而伊能的藏書,則都進了當時台北帝國大學的圖書館,成為台大創校以來的首批館藏書。
該展還有許多珍貴史料。免費的喲。
「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文化再發現」
活動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8_inokanori/
#陳偉智老師的策展後記
觀風蹉跎與重返田野的伊能嘉矩
2018-04-16
阿根廷的 Malbec : 受恩深處便為家
source: http://www.malbecworldday.com/
今天是阿根廷酒產業界的重要【慶祝日】-- Malbec World Day。這節日的概念來自於 Malbec Mondo,意思大約是【把 Malbec 傳播到世界去】。
說來,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節日】,完全是為了產業創造出來的。
2011年,阿根廷葡萄酒出口協會(Wines of Argentina)創了這個節日。
這些年來,新世界在葡萄酒世界的企圖心相當積極,為了搶進舊世界的市場,除了大力推廣,增加能見度之外,更重要的當然是要有【代表性的產品】。而 Malbec 就是阿根廷酒產業選定的主打明星。
連在台灣,Jason's 超市的葡萄酒區中,陳列的阿根廷酒有過半都是 Malbec。不同酒莊、不同等級、不同年份。
Malbec 的恩人是當時的阿根廷總統 Domingo F. Sarmiento 。他接受法籍農藝土壤專家 Michel Aimé Pouget 的建議,將Malbec 引進阿根廷。自此,Malbec 在此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不但成為阿根廷最重要也最知名的葡萄品種。近年來,更是阿根廷在國際比賽中的常勝軍。自此,政商聯手,在重要的葡萄酒消費地區,阿根廷外交部都會協助舉辦 Malbec World Day,一方面推介阿根廷文化,一方面也拚經濟。
說來,Malbec 的遷移史實在也是讓人得到許多啟示。
Malbec 雖然是波爾多混釀的重要品種之一,但是在法國並未受到極大的重視,但是,1853 年的今天,它時來運轉,不但沒走上橘到淮變枳的宿命,反而在離鄉背井後,因為氣候土壤都非常合適,大放異彩,成就自我。
這傳奇有幾個重要啟示 : 1. 聽從專業很重要,2. 食物不僅能夠拚經濟,還能拚外交,3. 產業界的永遠跑得比政府快,4.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並不是故鄉,而是讓你能夠繁盛地開枝散葉的地方。
今天是阿根廷酒產業界的重要【慶祝日】-- Malbec World Day。這節日的概念來自於 Malbec Mondo,意思大約是【把 Malbec 傳播到世界去】。
說來,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節日】,完全是為了產業創造出來的。
2011年,阿根廷葡萄酒出口協會(Wines of Argentina)創了這個節日。
這些年來,新世界在葡萄酒世界的企圖心相當積極,為了搶進舊世界的市場,除了大力推廣,增加能見度之外,更重要的當然是要有【代表性的產品】。而 Malbec 就是阿根廷酒產業選定的主打明星。
連在台灣,Jason's 超市的葡萄酒區中,陳列的阿根廷酒有過半都是 Malbec。不同酒莊、不同等級、不同年份。
Malbec 的恩人是當時的阿根廷總統 Domingo F. Sarmiento 。他接受法籍農藝土壤專家 Michel Aimé Pouget 的建議,將Malbec 引進阿根廷。自此,Malbec 在此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不但成為阿根廷最重要也最知名的葡萄品種。近年來,更是阿根廷在國際比賽中的常勝軍。自此,政商聯手,在重要的葡萄酒消費地區,阿根廷外交部都會協助舉辦 Malbec World Day,一方面推介阿根廷文化,一方面也拚經濟。
說來,Malbec 的遷移史實在也是讓人得到許多啟示。
Malbec 雖然是波爾多混釀的重要品種之一,但是在法國並未受到極大的重視,但是,1853 年的今天,它時來運轉,不但沒走上橘到淮變枳的宿命,反而在離鄉背井後,因為氣候土壤都非常合適,大放異彩,成就自我。
這傳奇有幾個重要啟示 : 1. 聽從專業很重要,2. 食物不僅能夠拚經濟,還能拚外交,3. 產業界的永遠跑得比政府快,4.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並不是故鄉,而是讓你能夠繁盛地開枝散葉的地方。
2018-04-08
橘到淮又變枳
所謂的入境問俗,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
不過,這些熱帶口味的多納茲似乎不是太受青睞。。。
雖然有不少進口品牌,因為成本、關稅、授權費等等各式成本,最後的價格都會變貴。但是,既然都已經要提高售價了,還讓容量變小,就顯得很 low 了。。。點了小杯,給的居然是這種小孩用的尺寸,是故意要讓消費者顯得很寒酸嗎?
2018-04-05
市民廣場與大便帽
我很喜歡波士頓市政府。這建物很低調,但是又具備可靠的穩定感。有政府機關該有的莊重嚴肅,但並不會讓人感覺距離很遠,沒有【高大上】的壓迫感。簡單來說,是一種人民與政府之間該有的恰如其分。
這個廣場不小,中午天氣好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人在這裡曬太陽吃午餐,或發呆或與人相約等等,自自然然地就成為一個【市民廣場】。那些顯得很隨興的搶眼椅子,成為亮點。跟灰樸建物反而很配,稀疏的鮮艷,帶來一點輕鬆,但又不會太 over。
整體來說,這就是【市政府】該有的樣子。
不過,一個城市當然什麼款人都有,另一邊則有小攤商作小生意。仔細一看,賣的卻不是本州本城的紀念品。。。。
啊,在市政府前賣大便帽子,是要人戴在頭上進政府的意思嗎?
還是說,人從政府出來,就會滿頭大便?
若果,那【政府】這東西,還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一種咚咚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