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米有米的特長,幹嘛去當小麥?


某週日行經中山北路,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攤子。賣著倫敦糕。事實上,這糕應當叫作倫教糕,原誕生於廣東倫教村,不過這村子小到沒幾多人聽聞過,也不知是因拼寫錯誤而變成倫敦糕,還是因為倫敦有名許多,利於銷售,總之,目前市面上或食譜中都可以看到倫敦糕與倫教糕二名並用。

也有叫白糖糕的,這自然就是以原料來名之的了。在台灣,與發糕相比,倫教糕雖然不算普遍,但也不至於到罕見稀有,嚴格說來,應該可算是一種古早味的外省小食吧?


簡單的餐車,樸素的現代蒸籠。卻讓人想起數十年前的外省作家的懷舊文章中常提及的場景 : 清晨台北市會有外省伯伯騎腳踏車載著一個保溫木箱販賣著熱騰騰的饅頭、蔥花大餅之類的傳統北方麵點,大街小巷中吆喝。在早餐店尚未如今日這般普及之前,那樣的早餐記憶與許多中年人的求學人生應該是分不開的吧。

走近一看,有簡單的三種口味,芋頭、黑糖及原味。
賣的人是個新住民大嬸。我不確定這位大嬸是原中國籍或越南的華裔,雖然倫教糕是廣東土產,但是,同為稻米之鄉的越南一直以來也有著類似的糕點,作法相近。


只是,讓我特別注意的卻是這廣告上特別強調的【甜酒釀造】幾字,甜酒指的當然是甜米酒,其甜味來自糯米的糖化,不用加糖卻微甜,加上是蒸製,因此,熱量也不高,可說是相當天然的,加上口感 Q 彈,其實是相當好的麵包替代品。

簡單的白糖糕一旦隨著移民離開故鄉,便自然會有許多變種。如魯迅在〈弄堂生意古今談〉中便提到上海街市上的外賣零食中,有【玫瑰白糖倫教糕】,在〈臨時雜文〉中又提到上海市面上售有【桂花白糖倫教糕】。可見到了富貴上海,這樸素簡單的平民版白糖糕已經有升級版了。

其實,米跟小麥一樣,可以開發的產品相當多,想要重新推展米食製品 (由於近年無麩質飲食風當道),應該回到這些傳統稻鄉的古老食譜中去尋找可以重現於今日餐桌的產品,而不是硬要稻米去當小麥,搞出米漢堡,米吐司等不三不四又未必美味的成品來。好好研究米的特性,開發最適合這原料的食品,才是【進步農業大國】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