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高興看到新課綱的新聞。
歷史課綱將不再清楚畫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這非常重要,事實上,這種劃分法實在太落伍,也未免太漢人中心,本就該淘汰。那怕是鎖國時代,人還是都不免要跟外界打交道,因此,從華人移動、華商對世界的衝擊或共產主義在中國發展歷程及對東亞影響、台灣與世界等等,都是更接近事實的。歷史是死的,但過去的人在過去當然是活的,傳統的課本寫法,好像是標本描繪,當然是大家都沒興趣。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列出了「伊斯蘭與世界」的單元,我七八年前就一直講,台灣要好好了解伊斯蘭文化及其發展與擴張、與西方的互動等。講到都煩了,現在總算看到影了。
2014年夏天,在台北看了這個展覽。很有意義的一個展,因為長期的教育欠缺,很多人對伊斯蘭世界的刻板印象,就只有駱駝跟長袍以及恐怖份子。
這種牆景,在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圈還蠻常看到的。
左邊的書皮多了一折的裝訂形式,最早就是從穆斯林世界傳過來的。
這是基督山的【東方】
其實,伊斯蘭文明也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卻常常被忽略。更糟的,最常提醒人注意的部分,完全不是好事。大家總是只記得彼此之間的對立、衝突與仇視。西班牙的Mezquita de Córdoba 就是好例子。當然,歷史是看你怎麼寫,清真寺裡長一座天主堂,本身就是個很好操作的東西,端視你的目的是什麼。不過,我得說,那兩座建物啊,倒是一眼就可以看出那邊的數學比較強。
當然,看著這些美麗的東西,想到我的埃及穆斯林老師說的,
【你的伊斯蘭世界早就消失了。】
阿拉伯文真是種令人著迷的文字,理性的線條,充滿了幾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