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6
阿拉的台北聖地
這是台北市的天堂之路上聖殿之一。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大寺。
台灣與伊斯蘭國家的外交關係,其實也是戰後台灣史中很可以做的一個題目。因為,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台灣其實跟阿拉伯世界往來頻繁密切。跟這種【宗教型】國家要建交,有個關鍵,政府中,最好有大咖是虔誠信徒。而在民國史上,這個大咖就是白崇禧將軍,白先勇的父親。
白崇禧曾跟老蔣自薦,讓他去戍守西北邊疆,因為那邊回回多。白將軍很了解一點,宗教社群必須由【自己人】去才不會出問題,因為,漢人對宗教信仰素來隨隨便便的,因此很容易因啥都搞不清楚又漫不經心又傲慢而有怠慢行徑,把人家給惹毛(如吳敦義上次去梵諦岡居然亂領聖體,惹毛台灣不分藍綠的天主教徒)。所以,派他去坐鎮新疆,就跟阿扁派許世楷去當駐日大使一樣,【有誰比他更合適?】
不幸的是,老蔣猜忌心重,怕他跟回人同文同種、血濃於水加上擁重兵,這一去萬一成為新疆王還得了,就拒絕了。。。
當年國民黨落難到台灣,面臨的,不只是軍事上的失利,不確定老毛有無能力殺過來,真正可怕的是,當時的國際局勢,並不是很樂意支持以老蔣為首的中華民國 (包括梵諦岡)。因此,一些有宗教背景的愛國志士,都努力地利用他們的關係在救中華民國,例如于斌、羅光等拚了老命在爭取梵諦岡支持,于斌甚至為此還被美國主教團 & 教宗大大不滿,又因為國人素來覺得宗教人士該遠離政治,因此他還被國人譏為【政治和尚】,于斌一生為國為民為羊為教會(再怎說,老蔣畢竟宣稱是名基督徒,總強過那些無神論),卻落得老蔣猜忌、教宗不悅、國人批評,真的是非常淒涼。
總之,宗教外交,本國早有先例。老蔣政府因為拿不到歐美基督教國家的大力支持,便積極發展與伊斯蘭國家的外交關係。所以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白崇禧(想也知,一定是由大官來當老大)跟外交部長(當時台灣一片窮破,要接待外賓也沒個像樣的地方,外交部長心裡一定很苦)就主張要建一座具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大型清真寺,以便有個像樣地方能接待來訪的伊斯蘭世界眾頭人。其實,當時為了外賓來訪的國家面子問題,因此,只要是外賓會經過的路線,都有特別砸錢粉飾,搞些【既現代又美觀】的建設 (例如假裝是香榭大道的敦化南路就是這樣來的)。畢竟,外賓要是第一印象就覺得本國又窮又衰,感覺頗有敗象,那可能該國的立場就會開始動搖了。。。(這跟你要開賓士去銀行比較好借錢是一樣道理)
說來有趣,不管哪種宗教,只要是要蓋寺廟聖堂,都很容易募款。最後,這清真寺是由伊斯蘭世界的要人、政府,加上本國一起籌募興建的。說來,宗教外交實比金援外交來得牢靠(至少這友誼稍微真誠點,也不會常常被當成潘ㄚ),阿拉伯國家果然很講義氣,那條橫跨彰化溪州跟雲林西螺間的跨河大橋,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無息借了三千萬美金給中華民國才蓋起來的。那時的三千萬美金在台灣是什麼樣的重量呢? 以國中老師的薪水當標準,一個中學老師月薪折合成美金約 60 美元。
這貸款,是李國鼎去談的,為什麼會無息? 因為,照沙烏地阿拉伯部長的說法,【阿拉有規定,借錢給朋友,不可以收利息】。
戰後台灣,【突然】暴增的大批外省人中,有許多穆斯林。照喵的研究,移民落地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弄個小【聖殿】,不管是紐約哈林區的小聖母殿還是麗水街的簡陋朝拜所,總之,對於宗教社群而言,有【神】的地方,才能算是家。
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當時的穆斯林逃難來到一個與故鄉全然陌生的地方,可能連呼吸都覺得不舒服(濕度差太多),如果沒有神的陪伴,實在會讓人不知要怎麼活下去罷。尤其,穆斯林多半都是西北疆的人,從那種乾裂之地來到濕熱南國,氣候風土食物語言全部都不適應,清真寺,應該就是他們精神上的家吧。
現在,這個地方,很自然的,也就成為在台灣的穆斯林移工們離家鄉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