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7

關於鞋子、漢堡、甜圈圈等建築

看到紐約世博展館的競圖新聞

有人提議把那兩個飛碟變成漢堡狀建物的博物館。WOW,誇張可笑的西岸公路風格要入侵古老的皇后區了呀~

                               (圖片來源:http://inhabitat.com/)

說來,這種『非典型』建築,始作俑者應該是法國當年搞出來的自由女神半身建物。不管是時尚還是建築(這兩者其實是某種「同類」,雖然建築界很多人會跳腳,不過,提出這觀點的其實是某建築師&學者),基本上,再佳的創意絕對需要工業水準的支撐,材料技術的發展不到位,創意再妙也只能紙上蓋房子,或者賣給紙娃娃穿。因此,最早期會去搞這種「驚世駭俗」的公共建物,除了展現建築師的創意之外,最主要的,當然是國家要誇耀其工業水準。

只是,今天你蓋了一間自由女神,明天人家也就會蓋出一間磨菇屋,現代藝術這回事,拼的不過就是「概念」。之後再依樣畫葫蘆蓋出來的牛羊貓狗或是啥子東東建物,會是災難還是藝術,當然就看建築師本事。

工業科學對於藝術跟文化的影響力,其實比大家以為的還深遠。也因此,從十九世紀起,歐美的「當代」建物就一直都是災難與驚喜並存,各種創意就如從潘朵拉的盒子裡飛出來的各色東東,的確帶出很多災難,但也為未來的建築發展指出很多新方向。其中之一,後來被稱為「普普建築」(Pop architecture)


根據建築與地景建物字典的定義(註ㄧ,有出處的啊~),簡言之,就是一種強調「普羅性、象徵性、意喻性」的圖象風格,而建物的外型,就是「語言」(象徵符號)。白話文講,就是「象形文字」的  3D 版,所以賣漢堡的房子,外型是漢堡,bulldog Cafe 咖啡店的建築就是隻狗 (電影 The Rocketeer 有出現)等等,而這類造型的建築,南加州有一大堆。大約都出現於二十世紀初期。這現象跟美國最聞名的汽車文化息息相關(註二),也跟西部的地廣人稀現象有關,當然,當地沒有「文化包袱」也是個原因(西部的文化群體太多,又沒有哪個特別強大),總之,二戰之前的美國,汽車已幾乎完全取代驛馬車跟篷車,路邊的商家當然也得配合交通工具的高速化,在宣傳上作出調整。而誇張造型的建物或巨大的看板對於駕駛來說的確最搶眼吸睛。



就西方建築傳統上的三大要件的角度來看,是否美觀端識商家品味,但論「實用」,這些造型巨大又清楚的建築的確言簡意賅、清楚明瞭。你看到巨大Donut便知此處有donuts,畢竟,要疾馳而過的汽車能遠遠便看見商店的存在,進而考慮停車消費,圖像的效果比字更優良(漢堡或甜圈圈能刺激感官,突然覺得「有點餓」,看到Burgersdonuts,效果則會差些,或者因車速及專心駕駛,而根本沒看清楚在賣啥)

嚴格說來,用圖代字不怎麼能算創新,畢竟,在識字率低的中世紀歐洲,商家便已有以圖形為招牌的傳統(如公鹿客棧就是畫ㄧ隻鹿為招牌),但是這群目的性取向、意象直接,沒有哲學、思想、意義的草根庶民商用建物,之所以能在建築發展史上佔ㄧ席之地,主要是因為有ㄧ批建築師受到這種精神的啟發之後,開始蓋一大堆奇形怪狀的建築,也因此,這些誇張建物就這樣在建築發展史上成為某種開路先鋒。當後現代建築理論家 Charles Jencks 在六○年代要宣佈「現代主義已死」時,就是拿一堆「普普建物」作為後現代建築符號學理論的例證。當然,「因為是修車廠所以蓋個大輪胎當屋頂」的「直覺設計」,一旦落入建築師手中後,就再也不直覺了。普羅性跟普羅,畢竟是兩回事。看看從那個時代活到現在,依然營業中的 Randy's Dounts,以及洛杉磯市中,由大建築師為肯德基所蓋的分店,便知差別。 

                                                       (圖片來源:http://randysdonuts.com/)


      (圖片來源:https://www.laconservancy.org/locations/kentucky-fried-chicken)

某點來說,普普建築的「革命性」或顛覆性,正在於其「no rule」的自由特質,特別是五○年代當紅的現代建築,強調簡潔、理性,而這種由庶民在公路旁邊隨心所欲、自由塑造、恣意亂蓋的房子,剛好為學院出身的建築師打開ㄧ扇挑戰主流美學、顛覆傳統建築概念的窗。

美國對於建築的規範,本就不若歐洲城市嚴謹,加上西部的邊陲區,本就遠離城市,無異於荒郊野外,聚落極小又相距遙遠,因此完全不需要考慮到鄰居觀感或社區美感之和諧,完全能「充分發揮創意」,當然,美醜問題,就端識店主的品味及預算了。對於行駛在單調公路上的汽車駕駛來說,沿途不斷地冒出各色各樣巨大的具象建物,其實也是一種感官上的驚喜,頗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fu,增添旅途的趣味。在這個狀況下,『數大便是美』的確是成立的。


註ㄧ
Pop architecture:

1. Architecture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2. Buildings the forms of which suggest their function, such as a shoe-shaped shoe-shop; also called ‘bizarre’, ‘illegitimate’, ‘programmatic’, or ‘roadside’ architecture. Venturi
 has included ‘auto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large illuminated advertisements common in the USA in the pop-architecture category.

3. Work influenced by popular architecture, or responding to High Tech
 and Archigram-promoted images.

JAMES STEVENS CURL. "Pop architecture." A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0. Encyclopedia.com. (April 6, 2016). 

註二
福特T型車於1908年推出。至ㄧ戰結束時,廉價汽車在美國已相當普遍。以福特工人的日薪資來計算,ㄧ輛全新的福特T型車約為ㄧ名汽車工人六十個工作天的薪資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