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4

問題不是美食街還書店街

前陣子,柯 P 表示,中山地下街的書店都虧錢,要轉型。新聞在此。    然後, 就引起一干文青知青的靠北。
由於我的朋友中有太多所謂的【愛書人】(真可怕),所以,靠北的內容很多,從覺得那邊的書店素質參差不齊啦,經營者不用心啦,政府只知賺錢啦,台北人沒文化(所以養不起一條書街),不一而足。

當然,這年頭宣稱自己是愛書人的人,其實都知道一點,目前在台灣,書店的經營很困難,即使是誠品,也是靠那些阿撒布魯的五四三在賺錢養書店。說穿了,書店當然是誠品最不賺錢的部門 (到1996年,書店部分還是虧損的),但是,誠品是把書店當成品牌,因此,這種虧損是廣告行銷費,那當然就罷了。可是,若純粹開書店,那麼,在現在的台灣,其實,那已經比較像是做功德了。

當然,文化人最愛講的一件事,就是,文化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可是把書店街改成美食街,就真的有比較 low 嗎? 沒有書店街的城市真的就比較沒文化嗎? 其實,我是不覺得【把書店街改成美食街】就顯示出文化水準低落或者政府不在乎文化產業。最奇怪的是,台灣人明明愛吃的很,可是台灣的知青文青不知為啥好像都覺得, 小吃街 (美食街) 很庸俗。更詭異的是,文化界的人又很愛強調自己懂美食,是吃貨 (我對吃貨這詞頗感冒)。

由於我並不想搞個【知青別鬼扯】來變成知青公敵 (好像本來就已經是了。。。其實也沒差),所以,對於討論他們的靠么,就到此為止,我想提出的重點,其實是,那段地下道,到底是要開美食街還是書店街都沒關係,重點是,怎麼開 ?!

上週,紐約的這個計畫,終於落實了。紐約知名的地鐵站,哥倫布圓環,變成 地下美食街 了。

紐約有欠食物攤嗎? 當然沒有。何況,紐約夏天,每周末都封街圍路,整條路都是賣小吃,為什麼要再加一條?  已經有這麼多種的 market,street fair,還有數不盡的路邊攤跟流動餐車,在地鐵地下街搞一條美食街,是腦袋壞去嗎?

當然不是。政府腦袋壞去的事情,在台灣是常態,但卻不大可能發生在紐約市,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優良的資本主義城市,市場容不下腦子壞去的政府。多一個 Pann station 那種小吃街的確沒必要,但是多一條【特色飲食】街,對於一座觀光兼移民大城來說卻很有必要。更何況,飲食本來就是文化的一部分,飲食是文化的初體驗,只有書香滿滿才叫做文化大城,這種言論,是書呆子的鬼話,美食街當然也可以是文化場域,關鍵是,【怎麼開?】

這就是為什麼要大家去看看人家的規劃者怎麼說的原因。學人家不可恥,可恥的是【不知道要學什麼】。 不過,我覺得我這整篇其實也都是在鬼扯。因為,不管是書店街還是美食街,反正只要是本國政府所規劃的 project,最後都會糟菁 (台語),而淪為不管賺不賺錢,都會成為災難。最後,只好把標準降為看得見的,【不賠錢就是成功】,這其實才是真正問題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