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1

新年與新生

1月1日,對天主教義意重大,是天主之母節。因為基督教對瑪麗亞很冷淡,所以,當然這就不過是尋常新年,沒啥意義。


有意思的是,我剛好在2017年底結束時,看了三次口碑場的【幸福路上】,又逢浮華世界開了希拉蕊的玩笑,這不免讓我反思起我很久沒思考的性別主題。

前大法官許玉秀老師說,【幸福路上】觸動她的是女主角的獨立自主,但我的同輩女性主義者們卻無法了解「女主角為啥那麼想要個小孩」,比我更年輕的女強人則無法接受「一個菁英女性為啥一直在糾結瑣碎的小事情?」

三個時代的菁英女性,看同一個角色的觀點,也反映了台灣婦運的歷史。而我已經很久沒關心【性別】這主題了。是因為我回到【家】的緣故嗎 ?



我一向覺得【最後一夜】,應該要安靜的面對自己,回顧省視檢討,清掃整年累積的情緒垃圾,免得不知不覺被壓進潛意識去。更不宜大吃大喝,應該要進行斷食排毒,把累積在身體內的雜質排除出去。慶祝新年或發什麼新年心願也是很無聊的事。因為多數人的新年大奮發,基本上都撐不過三個月就會放棄了,所以都是白許願的。照我看,徹底檢討比勤奮立志更管用。

我在【煉靈】這事深受東正教的影響,Advent 最重要的意義,是preparation,由於我對跨年這事總是這般掃人興,當然後來也就沒有人會找我去跨年 party了。 某年的12月31日,我隻身在異地,不知 eve 要幹嘛才好,便【突然】想到了知名的 St. Nicolas,美國東正教的宗座所在地。我一個天主教徒朋友很常去那教會。我既然都來了,周六必有晚禱,那裏似乎是結束我的舊年最好的地點。


同樣的香味,同樣的音樂,同樣的儀式,同樣的icons,甚至同樣的宗教語言(古斯拉夫語),從莫斯科到華盛頓,你走進來,看到聽到聞到的全都跟你家鄉的一樣,這就是現代的【連鎖店】概念之濫觴。而對於一個身處陌生異地的人來說,一個能提供你【完全熟悉的一切】的地方(如星巴克、麥當勞),的確能讓人的情緒適度放鬆。


拜占庭禮儀的最強項就是 healing。拜占庭正教的禮儀,安定人的 heart,羅馬公教的禮儀,強健人的 mind。這是我長久以來親身體驗而得出的結論。這也的確是我那段痛苦黯淡的人生旅程的【最後一晚】。

感謝希臘教父。如果羅耀拉的神操是我這段人生的主旋律,那麼,我幫他配上了一組和絃。(耶穌會士應該會覺得我很天才吧~)

其實,變馬丁路德或耶穌之友,都是自己的選擇。而東方的那顆星依舊自在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