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引進的,其實是「現代精神」

某日,參加了台北城市散步的大稻埕。。。
來到了盛名的霞海城隍廟,自然,就馬上想到了「台展三少年,畢竟,才剛剛去 228 國家紀念館聽了【台展90】的第一場演講,主題是東洋畫。。。


郭雪湖的這幅南街殷賑可說是這幾年最熱門的東洋畫之一,最近的大稻埕,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又從沒落邊緣漸漸成為文青的周末城內小旅行之首選。城隍廟依然熱鬧,不過,距風華綻盛的時日至今,少說也過了半世紀,這附近的建築也該整理整理了吧。。。。。




這是真實與藝術之別。。。


散步行程的終點,是淡水河。也是另一幅知名畫作的景點。
這是蔡雪溪的扒龍船背景處,這畫作入選了1930年第四回的「台展」。
蔡雪溪早年師事川田墨鳳,1920年於大稻埕永樂市場的對門開「雪溪畫館」,1936年又在太平町創設東洋畫研究會。他的弟子眾多,如知名的郭雪湖即其門下。


當時,日本評審特別支持寫生風格,鼓勵畫家從自己的生長環境中去取材。
也因此,在台展的參展作品中,時時可見本地景觀,淡水河、大屯山,觀音山,圓山,南街,桃園郊外,淡水等等在地風光都有機會登大雅之堂。

無可諱言地,台展是有其政治性目的,展覽會是一種教育手段,透過美術展覽會的舉辦來改造人民,訓化其接受當時日本官方所提倡的美學品味及審美觀念。也因此,第一屆的展覽會,許多頗負盛名的畫家都慘遭落選的命運,反而是當時尚沒沒無聞的年輕人陳進、林玉山、郭雪湖三人入選。由審查員木下靜涯對參展原則的評論可知,接受了西方美學觀點的日本,對於當時台灣藝術界中仍盛行漢文化系統的傳統水墨臨摹風氣是非常不以為然的,因此,透過掌握審查入選的手段,間接鼓勵寫生的新藝術觀念。臨摹與寫生,在概念上的最大差異正在於【創作】。傳統的臨摹,欠缺創作者的主體性,但是寫生,則是藝術家透過自己的眼睛來看世界。因此,日本所引進的近代美術,與其說是引入新技法跟新媒材,不如說是引入美術的新定義,而這也正是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藝術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