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只有距離,才能讓人看清楚自己的身影

趁搭飛機,把【總鋪師】看完。

一開始是不大喜歡的,感覺有很強的【港片】影子。心裡忍不住滴咕,【原來會大賣,就是因為有周星馳式的低俗】(我無法了解周星馳。) 不過,我深知台灣拍電影的環境有多惡劣,因此,還肯留在這行,並努力的想【拍出有點內容的電影】的【瘋子傻子】要面對的挑戰跟艱辛是難言的巨大,因此,我還是繼續看完它。因為不預期【會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音樂外),以至於看到後1/3 時,竟突然掉淚。Something touches my heart。誠實言之,這齣的劇本其實寫的普普,但是想講的事情是有深度的。乍看是【有點膚淺】的搞笑喜劇片,其實想說的大概是【看盡人生起落浮沉而沉澱出的哲理】。

寫劇本的人大概是【真的有點人生領悟】,而非只是無病呻吟。 一直看到快結尾,我突然懂了,是什麼東西觸動我。照我看,導演在說的,其實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故事。其實,跟【海角七號】差不多。

當下便了解,為什麼我那麼厭惡天龍國學界裡做後殖民研究的那些人,嫌她們沒真的把論述給讀通弄懂就出來賣八流藝。每次聽那些做文化研究的人講話便想狠狠鞭打他們。滿口造作矯飾,用後殖民理論來讓自己光鮮亮麗。詞彙的炫麗紛斕是為了包裝蒼白的內容。但是,讓我最最厭惡之處是因為,後殖民理論不是洛可可,不能這樣用。這種清佻態度,已嚴重超出我的【做人道德】之底線。

身為正港的南部鄉下人,對我來說,有台味的【低下階層】之呈現,是天天開心或萬秀豬王那種,並不是周星馳這種。然而,我實在也不能忽略【通俗人生的港劇港片】其實是我成長年代的【主流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從太子大廈到上環,短短一段路的兩端間的巨大落差,我突然明白,周星馳的搞笑並不是無聊的愚蠢搞笑。

我走進上環街巷邊的一個法國小小外賣舖,只賣可麗餅麵包咖啡之流。拿了兩個麵包。

【你不喝杯咖啡呀?】

【剛在 Il Bel Paese 喝了呀~】

便跟法國人聊了一下。透過他的眼來看香港。

一顆牛角麵包比北角的渣華街市熟食中心的大排檔的一碗粥還要貴。

雖然我不想那麼無聊,但是,我真的很想跟他聊聊【麵包的價錢】這個【法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總舖師是在台南拍的,以至於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被我嫌棄為【落後】的地方,在【他者】的眼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景緻。

我沒特別去關注【偉大】的議題,但是,我卻不預期地在香港看見台灣。

這是一趟真正的後殖民之旅。

(可能因為除台灣外,我唯一去過的【前殖民地】只有米國,所以我才會深受震驚。)


2018-06-25

網美之敬業

在101前面看到了非常辛苦的兩位美眉,為了拍美照簡直是形象都不要,也不顧地上可能有狗屎貓尿,為了取美景,搏命演出。
是之為網美之敬業。




兩人輪流當攝影師跟麻豆,為了取景完美,一點也不嫌地上髒也不怕路人眼光。。。


擁有這種旁若無人的過人之長,應該是強國人吧。


2018-06-22

原來「燒酒螺」這一味連史前人類也愛!


根據 南科考古新發現,沒想到,北門,南鯤鯓最常見的地方特產,從古代就開始吃了。。。。

是說,也不奇怪啦。。。。。


2018-06-18

要先了解自己的長短。。。

雖然不想波冷水,今天那三個小黨要組織【互不攻擊】的社會福利國家聯線記者會。。。。基本上嘛。。。。

就我二十年的親身寶貴經驗,長年觀察【本國由知青領導的社運組織政運團體】之決策中心習性而得到的結論是,這種運動型政團 (或政黨),因為習於【機動性】反應,加上組織過小,人力不足,因此策略部分非常弱。

你當然可以投票給它們,不過,就只是投理念,投心酸的,投自嗨的。就算當選了幾枚,這群人也成不了啥事,不只因為人數少,也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都已經定型了。加上他們的人際網絡都是嘴砲派同溫層,因此所以不要指望他們能提出什麼實際可行的政策。

所謂的運動型性格,就是【機動反應】。這種個性搞示威可以,搞政治不行。資誠的前執行長,現任所長張明輝曾說過一個重要領導人法則,【不能因為事件緊急,就馬上處理。】而這幾黨的主席看起來都沒這能力。。。。

照張明輝的看法,決定一件工作的輕重,要從兩點來評估,一是緊急性,一是重要性。組織發展的策略決策的重要性絕對遠高於緊急事務性決策(如投標案下午五點就截止)。次序必須由重要性來決定,不能把【急迫但不重要】的事當成【最速件】處理。而彼得杜拉克則認為【浪費經理人時間最普遍的原因,就是開會。】世上最讓經理人頭痛的狀況就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剛好,這些【不妙】都是這幾個社運型政黨的弱點。更糟的是因為他們變成政黨,因此,也就不知不覺地步上大黨後塵,總是【處理最速件】-- 選舉。

此外,【社青】要脫下戰袍馬上換上長袍轉型成【元老】,(換位置馬上換腦袋) 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可是,他們完全沒有這樣的自覺。故而整個都在重蹈前人覆轍卻不自知。(是說這不是需要煩惱的事,反正選不上幾席,連成為關鍵少數的機率都很低。。。。)

人要幹什麼事情,都要先了解自己的長短。。。不然,【時不我予,懷才不遇】就會是命運。


2018-06-14

重不重要才是重點。。。。


我朋友前兩年想做個爛研究,被我打臉了。他討論為啥三一運動時,韓國的天主教菁英是沉默的,照他的初步調查,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有參與,但沒聽到天主教會的聲音。

我覺得以【有無現身發聲】這種基督教習慣來定義【參與】有問題,不過,因為我覺得是爛問題,就沒follow,不過,不知是不是三一運動時,【別人都出來,只有你沒有】的刺激,到 80 年代,南韓的天主教會就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在民主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只提升教會在社會中的形象,這段前民主時期還因此吸收不少新教友。。當時韓國政府禁止大學內設立學會,但是宗教性質的團體可以,所以天主教會就參與了,學生可以寄生在教會內,並組織民主運動,此外,因為地方教會與梵蒂岡有直接關係,軍隊不敢進入聖堂範圍,教會成為南韓民主的土壤。


這聽來也不是新奇事,長老教會於台灣也差不多。周聯華牧師更是利用他跟蔣家關係,自告奮勇去綠島跟政治犯傳教。在正義公理不彰時,【出聲】有很多種,不是只有衝撞集結上街頭衝政府搞革命。。。。。

但是,方濟各教宗的首度亞洲行的首站卻是韓國,這就表示韓國很重要。。。然後,我今年又發現,教廷駐韓大使在南北韓會談中出力不少。。。

那為啥教宗會去南韓,不會來台灣? 

因為台灣天主教會並不只是人太少的問題而已,幾貓不重要,關鍵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完全不重要。。。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基本上不全是天主教會的問題。

但是,最重要的,我們選了陳建仁,卻只讓他做些不重要的事。。

要知道,誰稀罕天主教副總統 ? 

韓國在更早就有天主教總統,結果我們選了陳建仁,卻完全不知道要他幹什麼,真是徹底無言。。。。


2018-06-10

是之為聖母

                                      

在聖多福教堂時,一直在想這是那個聖母顯像,這是我沒見過的。
去問了,說是石頭聖母,我本來想說那就是柱子聖母吧,而菲律賓人的地方有柱子聖母是合理的。


                                      credit : the first Marian shrine our lady of the pillar

但是,再仔細看看,突覺不對,她是站在一堆石頭上,而不是柱子。



天主教會不會用「一堆石頭」來隨便代替「一根柱頭」。

所以我開始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找。這種造型,我覺得大概是菲律賓的地方性聖母,找了兩個多小時,整個聖誕夜就在尋找聖母眾像當中過去了……

最後,聖母保佑,果然給我找到了這個超小的地名(只是個小城吧)。Our Lady of Poon Bato
的確是「小地方」,據 Philippine Madonnas ,這裏是菲律賓天主教的最起始之處。照菲律賓的傳統說法,最早信奉天主教的是當地的土著部落。而且,她不是跟殖民者來的,她自己先去了。
換句話說,她在第一批傳教士出現之前,已經到了。

這有很重要嗎?

當然有。

就是神跟殖民者因此巧妙的脫鉤了。

某點來說,我總覺得這顯像的傳說,目的跟 Our Lady of Guadalupe 是很接近的概念。
Our Lady of Guadalupe 看起來不像歐洲白種女性,也因此淡化了殖民者的色彩。

聖母總是很體貼的。



2018-06-05

金米糖 : 星星灑落的地方

江國香織(Ekuni Kaori,1964-)在 《金米糖撒落的地方》 中賦予了金米糖一個很美麗的傳說。讓這個女主角們童年時相信,只要將金米糖埋進土中,這些小糖果就會成天空的小星星。


金米糖,也有譯為金平糖的。最早當然是洋果子,即南蠻果子。這是葡萄牙文的Confeito,意指砂糖果子。傳入日本的時間大約是16世紀中葉。在那個砂糖還是非常珍貴的原料的時代,金米糖無疑是相當高級奢侈的舶來品。由於其昂貴與稀有,耶穌會士 Luís Fróis 曾以此作為禮物獻給織田信長,希望透過這美好的禮物向將軍傳達善意,以便能在日本開教。

金米糖跟著葡萄牙的大帆船在日本落腳,隨之落地生根,五百年之後,異鄉成了家鄉,南蠻果子歷經一連串的和化,最後變成了傳統和果子。

關於糖在的東北亞的歷史,目前的主流說法認為,砂糖製作技術大約是在唐朝時由西方傳入中國,再由鑑真大師在奈良時代引入日本的。如糖在西方的發展一樣,日本最早的砂糖都仰賴進口,也被視為藥物。

隨著製糖知識的發展,到室町時代,文獻上已可見到砂糖羊羹、砂糖饅頭、砂糖飴、砂糖餅等和果子。




江戶時代,幕府鼓勵種植甘蔗,自產砂糖。四國的高松藩松平頼恭對於栽植甘蔗特別積極,並成功地發展出繁複細緻的製作方式,而成為日本高級砂糖的代表,被稱為和三盆糖。至今,四國東部的香川縣與德島縣仍以和三盆糖著名。和三盆砂糖的色澤淡黃,顆粒勻細,甘甜清香,入口即化。是製作和菓子的重要原料,也可添入咖啡或紅茶,甜而不膩,甘韻深長。


製糖是一種勞力密集的農產加工產業,在吉滿義志的 《德之島事情》(1895) 中,可見明治初期的糖業景況。這一系列插畫與 William Clark 那知名的安地瓜島甘蔗園十景互相呼應,呈現底層農民的血汗人生。







2018-06-01

千萬別去參加母校舉辦的校友聚會 !

多年前,郭書琴老師在某次演講時 講到還沒考上國考的法律系學生參加同學會的悲慘經驗 (我好像都只會記得非重點)。

剛好英國佬 David Bell 教授給他的哈佛學生的畢業忠告就是 【如果我對妳們只有一句忠告, 那就是千萬別去參加母校舉辦的校友聚會】。 

呆在家裡別去 ! 

畢業第5年別去 !


10 年聚也免了 !


第15年請照樣把邀請函扔進垃圾桶。


去了不只會擔憂起自己的存在價值,更糟的是還會影響你之後做的許多決定。

Bell 教授說他一再看到許多學生因為有 【同學都闖出一番名堂只有自己既無財富又沒出息】的焦慮。因此剛出爐的畢業生常常都會不知不覺的因此而改變原有的生涯規劃方向跑去選擇最安全的路不敢依從自己興趣他們會害怕冒險的結果導致沒法風光的去參加同學會最後就是把【無法立即實現】的個人目標束之高閣而去選擇一份看來比較風光的事業。

沒有比這段話更能精準的說出年輕人的心理狀況了。因為這種焦慮的心態,就更需要一張能看的名片免得有社交障礙 特別是名校的畢業生 因為習慣於站在菁英位置,反而這樣的焦慮會比一般人更大。

當然,如他所建議的 (照我看這是指哈佛畢業生,未必適用平庸的一般人)年輕人是該去進行一場設有停損點的冒險努力並耐心的拚拚看。因此,這期間最好不要有那些會來亂的人事物雜音等等。因為 我們常忘記年輕時常常會比較沉不住氣。

由於會被閒言閒語干擾 所以只好如天主經所言,【讓自己免於被誘惑(干擾)】。必須意志堅決的貫徹【把校友會邀請函丟進垃圾桶】的決心否則一定會發生慘劇。 畢業五年內【去參加同學會跟校友會】是人走向災難人生的開始。

不過按照他的說法如果按照他的建議走25年之後就可以去參加校友會了。這時候要學習的功課是「坦然」

因為若沒走錯路正常的中上之人在正常的國家裡經過 25 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就幾乎就是事業頂點了。至此時要學習的就是「人生」。此時不管自己爬到多高 (或沒多高)只要是對得起自己也沒對不起社會那麼就誠心的祝褔比自己更好運或傑出優秀的人但也無需自我感覺不好。

他沒說的是自我感覺不好,就會讓自己變酸變苛,不但完全無益於人生的成長,也會因為惹人厭而危害事業成就。

由於他的學生都是哈佛的因此學習【坦然接受】【輸】就會比一般人更吃力。事實是,有些人永遠都學不會。

這真的是個偉大的道理只是 許多人都付了高昂的成本跟代價才得到一樣的結論。至於等而下之的,則是付出成本與代價後,還啥領悟都沒有。當然,這種【資質】應該就不是哈佛教授所預設的聽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