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不大喜歡的,感覺有很強的【港片】影子。心裡忍不住滴咕,【原來會大賣,就是因為有周星馳式的低俗】(我無法了解周星馳。) 不過,我深知台灣拍電影的環境有多惡劣,因此,還肯留在這行,並努力的想【拍出有點內容的電影】的【瘋子傻子】要面對的挑戰跟艱辛是難言的巨大,因此,我還是繼續看完它。因為不預期【會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音樂外),以至於看到後1/3 時,竟突然掉淚。Something touches my heart。誠實言之,這齣的劇本其實寫的普普,但是想講的事情是有深度的。乍看是【有點膚淺】的搞笑喜劇片,其實想說的大概是【看盡人生起落浮沉而沉澱出的哲理】。
寫劇本的人大概是【真的有點人生領悟】,而非只是無病呻吟。 一直看到快結尾,我突然懂了,是什麼東西觸動我。照我看,導演在說的,其實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故事。其實,跟【海角七號】差不多。
當下便了解,為什麼我那麼厭惡天龍國學界裡做後殖民研究的那些人,嫌她們沒真的把論述給讀通弄懂就出來賣八流藝。每次聽那些做文化研究的人講話便想狠狠鞭打他們。滿口造作矯飾,用後殖民理論來讓自己光鮮亮麗。詞彙的炫麗紛斕是為了包裝蒼白的內容。但是,讓我最最厭惡之處是因為,後殖民理論不是洛可可,不能這樣用。這種清佻態度,已嚴重超出我的【做人道德】之底線。
身為正港的南部鄉下人,對我來說,有台味的【低下階層】之呈現,是天天開心或萬秀豬王那種,並不是周星馳這種。然而,我實在也不能忽略【通俗人生的港劇港片】其實是我成長年代的【主流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從太子大廈到上環,短短一段路的兩端間的巨大落差,我突然明白,周星馳的搞笑並不是無聊的愚蠢搞笑。
我走進上環街巷邊的一個法國小小外賣舖,只賣可麗餅麵包咖啡之流。拿了兩個麵包。
【你不喝杯咖啡呀?】
【剛在 Il Bel Paese 喝了呀~】
便跟法國人聊了一下。透過他的眼來看香港。
一顆牛角麵包比北角的渣華街市熟食中心的大排檔的一碗粥還要貴。
雖然我不想那麼無聊,但是,我真的很想跟他聊聊【麵包的價錢】這個【法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總舖師是在台南拍的,以至於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被我嫌棄為【落後】的地方,在【他者】的眼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景緻。
我沒特別去關注【偉大】的議題,但是,我卻不預期地在香港看見台灣。
這是一趟真正的後殖民之旅。
(可能因為除台灣外,我唯一去過的【前殖民地】只有米國,所以我才會深受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