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Samuel Adams & beer

雖然火雞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應景傳統食物】,但是,感恩節的應景酒真的是啤酒。

                                                             source : wiki

五月花船上有許多啤酒桶,因為當時的長途行船常以啤酒為飲料。且十七世紀的的英國,啤酒本來就是日常飲料,跟韓國泡菜一樣,多數家庭都是自己釀。1621年,新大陸的第一頓感恩節大餐所搭配的酒,【理論上】應該就是啤酒。之後,Plimoth Plantation 當然就又出現了無以數計的小釀酒坊。數百年後,波士頓最知名的外銷品,當然不是獨立宣言之精神,而是 Samuel Adams beer。

我個人認為,波士頓史上最知名的居民應該是這一位,Samuel Adams。雖然米國多數的小孩其實都不在乎建國之父是哪些人或他們幹了啥事,但是,Samuel Adams 還真的靠著啤酒而在歷史課本之外繼續存活下來,沒被遺忘。他們家數代都是做酒材的,賣原料給啤酒廠或威士忌廠釀酒,Adams 離開哈佛後,有一段時間在家族事業工作,當政客之前也曾經當過釀酒師。不過,他最後留名青史的原因當然不會是因為建國

Samuel Adams 這啤酒品牌 & 公司都跟他家族沒啥關係。創立者其實是來自密蘇里的另一個釀酒世家。只不過 Samuel Adams 應該是米國史上幹過這行的人中 (啤酒釀造師)最知名的一個,所以,要做品牌的話,當然是要以他之名而非以創辦者本人 (誰認識你?)。

雖然 Samuel Adams 的塑像就立在 Faneuil Hall 前,不過除歷史學家 & 政治學者之外應該是沒人真得太有興趣了解他到底幹了啥的,BUT,專程跑去參觀 Samuel Adams 釀酒廠的觀光客卻是絡繹不絕。



2017-11-26

基本上,傳統都是被創造的


                                 圖片: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 (文章如下連結)

很多時候,傳統都是某種【裝肖ㄟ】。

in the beginning (1621),火雞跟感恩節大餐沒啥子關係的。
what was on the menu at the first thanksgiving

該日,總共有一百四十多人來吃感恩餐,feast 延續三天。 根據現有僅存的文獻,有四個清教徒女人是主要的烹飪苦力 (照常理推斷,可能有一些 Wampanoag 族婦女也幫了忙,當然啥都沒被寫到)。此外,五月花船上的確有隻貓跟一隻狗一起橫渡大西洋 (這畫家只畫了狗沒畫貓)。

該釐清的迷思 (歷史課本沒告訴你的): 

首先,天主教會宣稱,救助他們的印地安人是皈依了天主教的印地安人。其次,根據某些資料,在新大陸的首場【感恩祭】是天主教的彌撒 (這很正常,西班牙人踏上這土地比那些清教徒不知早了多久。)

其次,這一船人雖然同舟數月,成員之間,其實並不是很熟。落地之後,很多人因為水土不服死了,但是倖存者其實也沒有多患難共濟,事實上,他們最後還因為各種猜忌而以自相殘殺收場 ( 放逐或處決),到隔年一月時,死的死,走的走,最後也就剩沒多少人了。至於貓狗,都壽終正寢。

關於這四個煮飯的女人,資料很少。其中有兩位比較有名 (BUT我忘了他們叫啥),一位是因為她老公跟兒子惹很多麻煩 (且她老公最後被控謀殺而被處決),另一位則因為是這 pilgrim 團領導人的太太,所以有【順便】被記載 (這家族算資料留最多的,子孫有成立一個協會。) 

第三位,White 女士,因為她再嫁的老公是 Edward Winslow (White 先生來新大陸沒多久後便死了),Winslow 有留了點史料 (目前僅存的最早兩份之一),所以偶棉還知道她這號人物。

另一位,Ms. Hopkins,應該跟某位女士是朋友,但是,這一家 (Hopkins) 什麼資料都沒有。


2017-11-23

隨便聯名結果只得【不知所云】

某日跟友人們約在台電大樓旁的餐廳吃飯,行經台電大樓,赫然出現這個怪東西。。。。
當然,說怪就沒品味了,就不懂美學了。
這一看就知道是【裝置藝術】,是當代藝術。。。


但是,這跟台電有啥關係啊? 我聰明的想想,中間那個金屬桶顯然是重點,這一定是跟核能宣導有關吧? 正兀自的意,走近一看說明,才知,這是【山水】。用現代材質去創造的山水。。
(桶子是當鏡子來反射那堆石頭用的。。。看桶子的影像,就是山水畫。。。現代的。)

好吧,我跟現代藝術投降。
即便我思考這等跳躍,我的確無法catch到當代藝術的思路。

走進大門,該日正好有活動,是台藝大的創作展。。。我很高興得進去東張西望。


一進門就看到這個,我不了解這到底是道具區,我走錯了,還是說這次主題跟【魔幻手遊】之類的有關。。。

再度跟當代藝術投降。。。。

雖然我知道台電也很想要提升本身的美學,讓大眾對它的印象好一點,但是,我是說啊,不如好好的回歸本業,不要隨便去異業結盟,亂跨界只是更顯得你更不知該往何處去。。。
如回頭好好的梳理自身歷史,學東京瓦斯公司的瓦斯博物館,在歷史中找自己。。。近代畫家畫了多少電線桿、路燈,台電不如跟近代美術藏家們一起來策個電線桿的美術展吧。。。。單單陳澄波一人就可以讓台電瞬間美學指數提升百萬點了,何苦自己胡搞瞎搞又成效不彰。。。。。



2017-11-19

是菸斗,不是菸斗

這幾年,台灣的知青學者們都很熱衷推動哲學教育。。。今年甚至也響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立的世界哲學日,不但慕哲咖啡館野心滿滿的推出哲學馬拉松,免費在地下沙龍推出 20 餘位講者,16個場次的對談討論分享。其他書店也有系列哲普講座。感覺上,哲學好像成了新顯學。。。

我對此當然沒意見 (畢竟我十年前就推過了。。。。)。不過,我倒是很無聊的想到另一個台灣知青很熱愛的傅柯。。。
傅柯有本小書,叫做 《這不是一只菸斗》,基本上就是給菁英知青做頭腦體操用的。

這本書的誕生與另一個名藝術家的創作有關。話說,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René Magritte 在1929年時,創作了一幅畫,上面是一支菸斗,下寫 Ceci n'est pas une pipe 〈這不是一支菸斗〉。然後,他寄了張復刻版給傅柯。

                                                            credit : wiki

1966年,他又推出另一張〈兩個玄密〉(The Two Mysteries)。 這次,畫上有一支菸斗,跟一幅菸斗畫。

                                              The Two Mysteries, from : DailyArtDaily.com

照 Magritte 的說法,這不是藝術創作,他是藉由繪畫的方式來思考哲學問題。這當然是很高段的表現方式。。。。不過真要講這種創作法,也不是很新,因為東正教跟傳統天主教的也都用繪畫來呈現神學與教義。。。

傅科則以他的菸斗畫作為主題,寫了這本書。大談特談「圖形文(calligram 即像形容文字且文字又指涉圖像,亦有譯文字畫)」。因而成就一樁現代文明史上知名的圖文對話。


2017-11-16

作古之人不如送進歷史遺物去

不管喜不喜歡,這類的建築本身的確深具歷史意義,不只是政治史的,也是建築史的。

但是,建築畢竟是要【用】的,一個好的建物,應該要針對其目的來設計,以符合使用者 (跟目的性) 的需求。很不幸的,政府因為也實在不知要拿這些建物來做啥,所以就通通變成博物館 (不然還得蓋新館保存展覽那些藏品)。
由於一開始就設計失當 (只是為了造型上的象徵意義),因此這些館都成了策展者的災難。簡言之,不是個好的策展空間。



某日,我又行經南海路,突然心生一妙計,這種大而無當的建物,又在台北市中心,剛剛好拿來當公立的靈骨塔。既美觀便民又肅穆隆重,最重要的,本國小老百姓啊,總是因政府無能而活的很卑微,至少死後,總得讓人有點尊嚴。



這些巍峨莊嚴的建築物,規劃成公立靈骨塔,應該可以容納不少人,不但可解決台北市民的塔位問題,還能改變國人對於墓地塔園的負面觀感,重思【死亡】。此外,還可以順便變成觀光點。

這並不是天花亂墜的搞笑鬼扯,歐美有許多墓園都是觀光景點,加上墓園中少數沉睡的【貴客】聲名響亮,粉絲眾多,因此,吸引許多觀光客到此緬懷,不但香火鼎盛,死者不孤也幫政府賺了不少觀光財。例如巴黎知名的拉榭思神父墓園 (知名住戶有蕭邦,拉封丹,安格爾,Jim Morrison),還有蒙巴納斯墓園 (住有沙特、波娃、呂哈絲、Gainsbourg) ,市政府還印有彩色地圖,讓觀光客自己去找偶像,當然布拉格南方的Vysehrad 墓園 (知名住戶是德佛札克)也是觀光點。


也許有一些正義左派要幹醮觀光墓園是【消費死者】。但是,以現在的潮流,沒後代又不信神的孤魂野鬼只會越來越多,沒人幫你掃墓,你若不自己賺點整治費,讓政府每年幫你整墳除草獻花祭悼,難道讓環境變成亂葬崗,草長不見人,土崩白骨現,野狗撒尿,野貓拉屎,這樣會比較好嗎?


2017-11-13

原來,我眼中的醜陋,是你深切的幸福


以前總是覺得路上到處布滿的電線有礙市容,
到處林立的電線杆也很醜陋。
不過,自從開始看明治維新之後的【近代繪畫】之後,
對電線  & 電線桿改觀了。
例如南台科大門口的姑婆廟,看著看著,
就想到了陳澄波的溫陵媽祖廟 (1927)。
仔細想想,這些電線根電線桿造就了我們的便利生活,
這樣還嫌棄它們,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


南台大學門口姑婆廟 2017

陳澄波溫靈媽祖廟 1927

高鐵望去,田野間也是一片電線桿。

連石川欽一郎的畫作中,也留下不少電線桿痕跡,想來,夜間從此有了光亮,對他們那代人來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現代又進步】的幸福感,才因此不斷地讓電線桿與電線入畫吧。

石川欽一郎   景美





2017-11-07

那枚一便士

1912年,傍晚五點半,很多倫敦街上的女人從袖套跟手袋突然取出榔頭,砸破店家櫥窗,Pankhurst 女士拿石頭砸向唐寧街十號。

她們入獄了,麻煩的是他們大都是lady,出身教養良好的中上層知識女性,不是法國大革命的那種無知農婦文盲暴民。此外她們還毀損錢幣當宣傳單(毀幣是罪),錢上刻的是「婦女投票權」。這是件藝術品,因為國王的耳朵是完好的,因此這意思是「你聽到了嗎?」



這是一個便士,值很小,流通很大,她們刻好多,讓這種錢在市場流動,這是十九世紀的internet。另外,她們割破國家藝廊的名畫,還用鏈子把自己銬在唐寧街十號的欄桿上。

   


婦女社會暨政治聯盟創立一百年後,發行了五十分的紀念幣,一面是依麗莎白女王頭像,另一面是銬在唐寧街十號上的一位女士跟她的訴求。

結論:
台灣的婦女運動會死掉,叫活該。除呂秀蓮那代有為此入獄的決心外,中生代連痛打夏林清都不敢。我向來認為,運動的決勝關鍵不在群眾,是運動的領導者,只有好好研究 leadership 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