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0
紐約的維也納咖啡館
劇作家魯道夫魏斯(Rudolf Weys)曾以咖啡館與咖啡館侍者為主角而寫了齣滑稽短劇《一杯棕咖啡,或侍者的考試》,引人發噱,但也精準地反映了與眾不同的維也納咖啡館特色。
「維也納咖啡館」(德語:Das Wiener Kaffeehaus)不但在奧匈帝國時代流行於帝國境內大小城市,還因其「具有無法模仿的獨特氣質與傳統」 ,在2011年時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又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維也納咖啡館」販售的也是咖啡及點心,但是,它卻不只是個「商業場所」,而是一處讓人「消費時間與空間」的地方。十九世紀的維也納知名戲劇評論家Alfred Polgar這樣形容維也納咖啡館 :「在這裡,人們可以消磨時間,而非被時間所消磨。」
在咖啡進入維也納市民生活一百多年之後的十八世紀末,咖啡館已成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聚會場所,不僅提供居民休息及娛樂,也是資訊中心。在維也納,咖啡館的經營者很早就開始利用免費的報紙來吸引客人。對十七、十八世紀的識字群體來說,免費報紙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項服務。因此,書報架或陳列報紙的桌子可說是帝國時期維也納咖啡館的必備陳設。
在紐約的Neue galerie, 一樓有一間維也納風格的咖啡館。 入口處仍可見維也納咖啡館的特有標誌--書報架。在紙媒萎凋的今日,這書報架更顯得復古。
關於報紙與維也納咖啡館的關係,可參考「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一書。
credit : 奇異果文創 FB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