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眼睛到底是用來幹嘛的?

商場如戰場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也因此,要作戰之前,必須要有慎密計畫。話說我在去年底看到山頭火拉麵店進駐了back bay 那地個點,以及店門口上大大的 Uniqlo 提供時,心裡就開始OOXX。

的確,Uniqlo 進美國很久了。然後,這幾年【突然】在紐約到處冒出分店 (一種 mushrooming 的意象),有跟 H &M,ZARA 等平價快時尚服飾店拚場的架式,之後理所當然地進軍了保守的波士頓。該日,我走出山頭火拉麵店,就在前往地鐵站繼續移動的【必經處】,看到了 Uniqlo。




這表示什麼?可能只是巧合,也可能不是。找了一個天氣良好的下午周日,我又重新走了一趟 Newbury Street。這一段的 Newbury Street 嚴格說來並不是貴婦路段,而是所謂的 High Street。也因此,人潮比較多,年輕人多,看來看去多是粉領白領小資,某點來說,這種族群對於【異文化】的接受度及嘗新意願,都會比較高。我走到一半,就遇到了在亞洲很紅的 Royce。



又幾步,【突然】看到了大大的龍貓。大驚。這絕對是我回台灣的短短幾個月內才冒出來的。趕緊走進去跟店員鬼扯。答曰【這間店其實開三年了,但是之前位在別處,最近才搬到這大路邊的好位置。說來遷店也只有兩三個月。】


然後,我又走到山頭火,吃了拉麵,觀察一下客人的屬性 (這是個周日下午)。準備走到【終點】 (即地鐵站),途中自然又瞄一下 Uniqlo。赫見熟悉的漢字正對我招手。。。。。


我個人認為與本城風格屬性最相近的外國品牌終於來了。相關報導 當然也在開幕前昭告天下了。事實上,這個地點選得可真是好。把這區地圖翻出來,仔細在這區的每個地址上標上店名就知道,這一切都不是【隨意】。我頭腦轉過 NHK 的一個紀錄片,有一幕全家超商的【腦】們攤著地圖研究市場。。。。那一幕對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這跟二戰時日本軍閥指著地圖畫箭頭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這些店要跑來波士頓城區開店都不是秘密,一大堆公開資訊在那邊,只是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什麼。說來,這是另一種的【大數據】分析,理論上,政治系社會系歷史系的畢業生都該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理論上。


2017-03-23

山頭火 @ 波士頓

一直以來,習慣了經過此處時就望一眼,這之前是個爛麵店,倒閉且荒廢好一陣子了,沒想到半年多沒過來,竟悄悄改頭換面,被山頭火進駐了。


天氣很冷,這兒剛好是逛完newbury 街準備進地鐵站的末端,以吃碗拉麵作為尾聲,是非常理想的無所事事寒冬假日之午後日常。
 


這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間拉麵店,位置也不多,且相當擁擠。有趣的是,卻有著跟用餐空間不合比例的寬敞廁所,還布置了石頭植物等等以呈現刻板印象和風,所謂的魔鬼都在細節處,老中開的偽日餐店,就是常常在廁所處銘顯露出破綻。



 我去了幾次的經驗發現客人以年輕人為多,而亞裔與洋人約三比一。食物常常是最難真正跨越的文化障礙,但是卻又常常是進入異文化的最佳媒介。





 這麼冷的冬天吃一碗來自日本的拉麵,不知怎地,突然想起十年前的此時,我跟兩位友人的東京寶塚生舞台之旅。







2017-03-14

復古可可飲

白色情人節。
這口味的熱巧克力,應該是最早版本的復刻版吧。


2017-03-13

新英格蘭的蘋果酒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
It's indeed bad to eat apples, it's better to turn them all into cider.
這句話在今天似乎又得到了實踐。

Boston Public Market 是這幾年在 Haymarket 站與地鐵共構剛的質感超市,與每周末固定在站外街道露天市場走完全不同的路線。Boston Public Market 標榜在地生產,進駐的店家不管賣那類食材或產品,都標榜由新英格蘭地區的農畜場或工作坊所生產出產。也因此,這裡的酒鋪子就有許多本地產的蘋果酒。說來,蘋果酒是實在可說是新英格蘭地區的代表性酒品,雖然很多人並不大清楚緣由 (今日的大波士頓地區的住民已經相當多元,不再是【新】英格蘭了) ,但是在新英格蘭地區的英裔先民剛抵達這片廣袤新天地時,蘋果酒是當時最受歡迎也最普及的飲品。




早在1625年,英國國教會牧師William Blackstone 於波士頓墾殖時,已建立起美東地區最早的果園。1629年時,首任麻薩諸塞灣殖民地(Massachusetts Bay Colony)總督John Endecott 還越洋從英國訂購ㄧ批蘋果種籽。繼任的清教徒領袖 John Winthrop 則擁有墾殖時期最知名的蘋果園,這蘋果園的產出則用維持清教徒社群的生活
 
隨著移民墾植,至十八世紀時,維吉尼亞州與紐澤西州已成為美國重要的蘋果酒生產地。根據估計,1767年,麻州居民平均每人蘋果酒消耗量超過1個橡木桶;在獨立戰爭(1776)爆發前,每十處新英格蘭農場便有一家擁有自己的蘋果酒釀造廠。紐澤西州的蘋果酒與蒸餾蘋果白蘭地享譽全殖民地,至今仍擁有全美規模最大的商業蘋果白蘭地釀造廠。當時新英格蘭的菁英階層,幾乎人人都擁有蘋果園,生活中也都少不了蘋果酒。


獨立半世紀之後,出身維吉尼亞州政治世家的亨利‧哈里遜(William Henry Harrison )仍以「小木屋與蘋果酒(log cabin and hard cider)」的鄉愁緬懷訴求作為競選主軸。在1840年的總統選舉中,蘋果酒木桶是他的競選團隊必攜的助選道具,藉由美國先民鍾愛的樸實飲料來彰顯哈里遜將軍的自耕農身分以及其與立國精神之間的關連。

 哈里遜應該可算是最後一個打建國牌的總統候選人,而他那著名的冗長就職演講也同樣名留青史,不幸的是,就職那日,天氣嚴寒,他在戶外衣著單薄的這麼著凍了大半天,因此就生病了,任期未結束就離開人世。
 



 Give me yesterday’s bread, this Day’s flesh, and last year’s Cyder.  -- Benjamin Franklin